香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索锚固力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预应力锚索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锚索预应力变化影响因素 | 第19-29页 |
2.1 岩土锚固系统分析 | 第19-23页 |
2.1.1 锚固体系的构成与工作机理 | 第19-20页 |
2.1.2 锚固体系的分类 | 第20-21页 |
2.1.3 锚索体系的受力特征与预应力损失规律 | 第21-23页 |
2.2 锚索预应力影响分析 | 第23-28页 |
2.2.1 钢绞线松弛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 第23-24页 |
2.2.2 岩体蠕变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24页 |
2.2.3 锁定设备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4 张拉系统引起的预应力误差 | 第25页 |
2.2.5 承力结构变形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25页 |
2.2.6 动荷载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7 张拉顺序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26页 |
2.2.8 天气因素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26页 |
2.2.9 施工质量对锚索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香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索锚固力变化规律 | 第29-51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9-33页 |
3.1.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3.1.2 预应力锚索施工概况 | 第30-31页 |
3.1.3 预应力锚索监测实施 | 第31-33页 |
3.2 原始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与过程 | 第34-41页 |
3.3.1 空载测力计试验及结果 | 第35-36页 |
3.3.2 现场连续观测试验与结果 | 第36-37页 |
3.3.3 线性拟合处理数据 | 第37-39页 |
3.3.4 消除温度影响后的预应力比较 | 第39-41页 |
3.4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3.4.1 处理后数据 | 第41-43页 |
3.4.2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3.5 锚索锚固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44-49页 |
3.5.1 钢绞线松弛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2 岩体蠕变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3 张拉系统误差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47页 |
3.5.4 天气因素对预应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3.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锚索预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 | 第51-64页 |
4.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51-52页 |
4.1.1 ANSYS 简介 | 第51页 |
4.1.2 FLAC~(3D)简介 | 第51-52页 |
4.1.3 模拟方法选择 | 第52页 |
4.2 数值模拟过程及分析 | 第52-63页 |
4.2.1 基本假定及本构模型选取 | 第53-54页 |
4.2.2 岩体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选取 | 第54-55页 |
4.2.3 加载过程与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62页 |
4.2.4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建议 | 第64-65页 |
5.3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