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导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立法背景 | 第12-15页 |
| 一、填补立法漏洞和空白 | 第12-13页 |
| 二、履行承担的国际公约义务 | 第13-14页 |
| 三、加大反腐力度,严惩职务腐败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犯罪构成要件 | 第15-42页 |
| 第一节 犯罪主体 | 第15-32页 |
| 一、“近亲属”、“关系密切人”和“特定关系人”界定 | 第15-18页 |
| 二、关系密切人的分类 | 第18-27页 |
| 三、关系密切人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 四、评定“关系密切人”的标准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犯罪客体 | 第32-33页 |
| 第三节 犯罪主观方面 | 第33-37页 |
| 一、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 | 第33-34页 |
| 二、主观故意的认识因素 | 第34-36页 |
| 三、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 | 第36-37页 |
| 第四节 犯罪客观方面 | 第37-42页 |
| 一、交易行为 | 第38-39页 |
| 二、既遂与未遂 | 第39-42页 |
| 第三章 立法建议 | 第42-48页 |
| 第一节 立法不足 | 第42-44页 |
| 一、犯罪处罚的不对称性 | 第42-43页 |
| 二、犯罪主体规制的单一性 | 第43页 |
| 三、数额、情节规定的模糊性 | 第43-44页 |
| 四、离职主体遵循法律义务年限的无限性 | 第44页 |
| 第二节 立法完善 | 第44-48页 |
| 一、建议将对应的行贿行为进行刑法规范 | 第44页 |
| 二、建议扩大主体 | 第44-45页 |
| 三、建议将犯罪数额、犯罪情节明晰化 | 第45页 |
| 四、限定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年限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