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生态条件下苹果绵蚜发生、扩散规律与控制方法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苹果绵蚜发生、扩散规律 | 第12-13页 |
1.1.1 各地年发生世代数 | 第12页 |
1.1.2 在我国扩散情况 | 第12页 |
1.1.3 有翅蚜发生情况 | 第12-13页 |
1.2 影响苹果绵蚜发生、扩散的因素 | 第13-14页 |
1.2.1 寄主植物 | 第13页 |
1.2.2 气候因素 | 第13页 |
1.2.3 人为因素 | 第13-14页 |
1.2.4 天敌因素 | 第14页 |
1.3 苹果绵蚜扩散为害特征 | 第14-17页 |
1.3.1 生活史与为害时间 | 第14-15页 |
1.3.2 为害特点 | 第15页 |
1.3.3 扩散传播途径 | 第15页 |
1.3.4 形态特征 | 第15-16页 |
1.3.5 各虫态历期和有效积温 | 第16页 |
1.3.6 种群时空动态 | 第16-17页 |
1.4 苹果绵蚜控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植物检疫技术 | 第17页 |
1.4.2 化学防治技术 | 第17页 |
1.4.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 第17-18页 |
1.4.4 农业防治技术 | 第18页 |
1.4.5 生物防治技术 | 第18-19页 |
1.4.6 综合防治技术 | 第19页 |
1.5 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用具和实验园概况 | 第21页 |
2.1.1 实验用具 | 第21页 |
2.1.2 试验园概况 | 第21页 |
2.2 调查处理方法 | 第21页 |
2.3 苹果绵蚜越冬与出蜇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3.1 越冬时间与主要场所观察 | 第21页 |
2.3.2 主要越冬部位虫量变化 | 第21页 |
2.3.3 越冬期各龄虫量变化 | 第21-22页 |
2.3.4 越冬态的天敌寄生量观察 | 第22页 |
2.4 苹果绵蚜年发生动态 | 第22页 |
2.5 苹果棉蚜扩散规律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5.1 单株年扩散动态 | 第22-23页 |
2.5.2 单株日扩散动态 | 第23页 |
2.6 苹果绵蚜有翅蚜的研究方法 | 第23页 |
2.6.1 有翅蚜产生时期与扩散距离 | 第23页 |
2.6.2 有翅蚜寿命与产蚜量 | 第23页 |
2.6.3 有翅蚜产蚜行为观察 | 第23页 |
2.7 药剂防治苹果绵蚜试验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3.1 苹果绵蚜越冬与出蜇情况 | 第25-27页 |
3.1.1 越冬时间与主要场所 | 第25页 |
3.1.2 主要越冬部位虫量动态 | 第25-26页 |
3.1.3 各龄越冬期虫量动态 | 第26-27页 |
3.1.4 不同管理状况果园越冬态被寄生率 | 第27页 |
3.2 苹果绵蚜种群年发生动态 | 第27-28页 |
3.3 苹果绵蚜扩散动态 | 第28-30页 |
3.3.1 苹果绵蚜年扩散动态 | 第28-29页 |
3.3.2 无翅蚜日迁移动态 | 第29页 |
3.3.3 不同部位日迁移量 | 第29-30页 |
3.4 苹果绵蚜有翅蚜初步研究 | 第30-31页 |
3.4.1 有翅蚜产生时期与迁飞距离 | 第30页 |
3.4.2 有翅蚜寿命与产蚜量测定 | 第30-31页 |
3.4.3 有翅蚜产蚜行为初探 | 第31页 |
3.5 药剂防治苹果绵蚜效果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3-36页 |
4.1 讨论 | 第33-35页 |
4.1.1 苹果绵蚜越冬情况分析 | 第33页 |
4.1.2 苹果绵蚜发生规律特点 | 第33页 |
4.1.3 苹果绵蚜迁移活动规律 | 第33-34页 |
4.1.4 苹果绵蚜控制方法 | 第34页 |
4.1.5 果园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 第34-35页 |
4.2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