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矿山开采引起沉陷预测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煤矿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 第16-29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6页 |
2.1.1 位置及气候 | 第16页 |
2.1.2 地形地貌及水文 | 第16页 |
2.2 地层岩性 | 第16-21页 |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1-22页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6页 |
2.4.1 地表水发育情况 | 第22-23页 |
2.4.2 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2.4.3 隔水层 | 第24-25页 |
2.4.4 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 第25页 |
2.4.5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25-26页 |
2.5 煤层特征及赋存条件 | 第26-28页 |
2.6 煤层开采方式及开采技术指标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水平煤层开采引起地面沉陷的基本特征及控制技术 | 第29-36页 |
3.1 开采引起地面沉陷的基本特征 | 第29-34页 |
3.1.1 地表移动和变形情况的参数 | 第29页 |
3.1.2 开采引起地面沉陷的形成及一般规律 | 第29-31页 |
3.1.3 开采引起地面沉陷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3.2 开采引起地面沉陷防治技术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近水平煤层采空引起地面沉陷预测 | 第36-66页 |
4.1 概述 | 第36-37页 |
4.2 概率积分法 | 第37-50页 |
4.2.1 原理 | 第37页 |
4.2.2 公式的建立 | 第37-40页 |
4.2.3 走向主断面最大变形值计算 | 第40-43页 |
4.2.4 走向主断面地表移动与变形曲线 | 第43-50页 |
4.3 开采引起地面沉陷的 ANSYS 数值模拟 | 第50-66页 |
4.3.1 概述 | 第50页 |
4.3.2 ANSYS 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奏 | 第50-52页 |
4.3.3 非线性问题在 ANSYS 中的实现 | 第52-53页 |
4.3.4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3-60页 |
4.3.6 求解控制选择 | 第60-61页 |
4.3.7 边界条件及荷载求解 | 第61页 |
4.3.8 求解及结果处理 | 第61-64页 |
4.3.9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页 |
4.3.10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地面沉陷控制方案选择与效果分析 | 第66-83页 |
5.1 概述 | 第66页 |
5.2 地面沉陷控制技术 | 第66-68页 |
5.2.1 地面沉陷控制技术概述 | 第66-67页 |
5.2.2 控制技术的选取 | 第67-68页 |
5.3 采空区的充填控制效果分析 | 第68-79页 |
5.3.1 充填控制效果数值分析 | 第68-71页 |
5.3.2 充填治理的力学解释 | 第71-79页 |
5.4 边界加固分析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3-84页 |
6.1 结论 | 第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