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基础理论 | 第15-22页 |
1.1 食品安全与监管的界定 | 第15-16页 |
1.1.1 食品安全的涵义 | 第15页 |
1.1.2 食品安全监管的涵义及特征 | 第15-16页 |
1.2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概述 | 第16-18页 |
1.2.1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1.2.2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特征 | 第17-18页 |
1.3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3.1 安全是最高价值目标 | 第18页 |
1.3.2 全面管理,适当干预 | 第18页 |
1.3.3 生存权与发展权并重 | 第18页 |
1.3.4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经济法解析 | 第18-19页 |
1.4 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2页 |
1.4.1 第一阶段: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孕育期 | 第19-20页 |
1.4.2 第二阶段:食品安全法律监管起步期 | 第20页 |
1.4.3 第三阶段: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发展期 | 第20-22页 |
2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22-30页 |
2.1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考察 | 第22-24页 |
2.1.1 美国: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22-23页 |
2.1.2 欧盟:中央立法,地方分散实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23-24页 |
2.1.3 日本:建立权威机构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 | 第24页 |
2.2 我国与代表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比较 | 第24-28页 |
2.2.1 与代表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24-26页 |
2.2.2 与代表性国家监管机构的比较 | 第26-28页 |
2.3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 第28-30页 |
2.3.1 监管机构体系由分散趋于集中 | 第28页 |
2.3.2 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总政策,优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第28-29页 |
2.3.3 食品安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控 | 第29-30页 |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30-38页 |
3.1 地沟油与瘦肉精案例的法律实证分析 | 第30-33页 |
3.1.1 地沟油案例的法律实证分析 | 第30页 |
3.1.2 瘦肉精案例的法律实证分析 | 第30-32页 |
3.1.3 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制的现状 | 第33-35页 |
3.2.1 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法律现状 | 第33-35页 |
3.2.2 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法规和规章现状 | 第35页 |
3.2.3 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 | 第35页 |
3.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解析 | 第35-38页 |
3.3.1 分段监管,权限设置不明确 | 第35-36页 |
3.3.2 缺乏权力监督机制 | 第36页 |
3.3.3 行政问责制度不健全 | 第36-37页 |
3.3.4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7-38页 |
4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8-47页 |
4.1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完善 | 第38-40页 |
4.1.1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完善路径 | 第38-39页 |
4.1.2 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第39页 |
4.1.3 对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能进行优化升级 | 第39-40页 |
4.1.4 加强地方政府的区域监管作用 | 第40页 |
4.2 食品安全监管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0-44页 |
4.2.1 健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 第40-41页 |
4.2.2 构建完备统一的法律监管标准体系 | 第41-42页 |
4.2.3 细化食品召回制度 | 第42页 |
4.2.4 针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制定监管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4.2.5 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 | 第43-44页 |
4.2.6 建立合理有效的举报奖励制度 | 第44页 |
4.3 加强企业自律与第三方监管 | 第44-47页 |
4.3.1 不断完善企业自律 | 第44-45页 |
4.3.2 加强食品领域各行业协会作用 | 第45页 |
4.3.3 重视新闻媒体和网络传播载体作用 | 第45-46页 |
4.3.4 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意识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