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国内外节事活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外文化本真性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感知态度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1.1 节事活动旅游 | 第23页 |
2.1.2 文化本真性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文化旅游的体验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理论 | 第26-28页 |
3 张家界节事活动及本地居民感知调查问卷研究设计 | 第28-38页 |
3.1 研究地区张家界概况及节事活动现状 | 第28-32页 |
3.1.1 张家界概况 | 第28-30页 |
3.1.2 张家界的节事旅游活动 | 第30-32页 |
3.2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 第32-34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3-34页 |
3.3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3.3.1 调查样本性别比例结构 | 第34页 |
3.3.2 调查样本年龄结构 | 第34-35页 |
3.3.3 调查样本受教育水平 | 第35页 |
3.3.4 调查样本本地居住时间 | 第35-38页 |
4 张家界节事活动本地居民感知态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4.1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4.1.1 不同年龄群体对文化本真性的感知分析 | 第38-39页 |
4.1.2 不同性别群体对文化本真性的感知分析 | 第39-40页 |
4.1.3 不同教育程度群体对文化本真性的感知分析 | 第40-41页 |
4.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4.2.1 节事活动中文化定位的偏离 | 第42-43页 |
4.2.2 张家界居民的旅游感知度和参与度不高 | 第43-44页 |
4.2.3 张家界旅游文化对本地居民的激励机制 | 第44页 |
4.3 调查结果反映出对节事活动的文化本真性感知 | 第44-48页 |
5 张家界旅游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 第48-55页 |
5.1 保持文化本真性对张家界旅游发展战略的促进分析 | 第48-49页 |
5.2 保持文化本真性对提升张家界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 第49-50页 |
5.3 基于本真性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 第50-54页 |
5.3.1 维护旅游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 第51-52页 |
5.3.2 关注旅游地居民对本真性的感知态度,保证持续发展 | 第52页 |
5.3.3 注重旅游地文化开发的程度,保护原有文化环境 | 第52-53页 |
5.3.4 加强旅游地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更多民族特色 | 第53-54页 |
5.4 研究局限 | 第54页 |
5.5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Ⅰ | 第60-61页 |
附录Ⅱ | 第61-63页 |
附录Ⅲ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