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钨与钢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焊接难点 | 第9-11页 |
1.2.2 钎焊连接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扩散焊连接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4 其他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钨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1 电镀 | 第17-18页 |
1.3.2 化学镀 | 第18-19页 |
1.3.3 层辉光渗镍 | 第19-20页 |
1.3.4 表面熔覆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研究方案 | 第22-31页 |
2.1 实验原料及其预处理 | 第22-23页 |
2.2 实验工艺 | 第23-28页 |
2.2.1 添加纯金属中间层的钨/钢扩散焊接 | 第23-25页 |
2.2.2 钨表面Ni-Fe熔覆层的制备 | 第25-28页 |
2.2.3 扩散焊接头设计 | 第28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2.4 接头组织及性能分析 | 第28-31页 |
2.4.1 界面结构及成分分析 | 第29页 |
2.4.2 显微硬度分析 | 第29页 |
2.4.3 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 | 第29-31页 |
3 扩散焊接钨/钒/钢体系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接头界面结构及成分分析 | 第31-35页 |
3.2.1 整体界面 | 第31页 |
3.2.2 钨-钒界面 | 第31-33页 |
3.2.3 钢-钒界面 | 第33-35页 |
3.3 接头显微硬度分析 | 第35-37页 |
3.3.1 整体界面 | 第35-36页 |
3.3.2 钨/钒界面 | 第36页 |
3.3.3 钢/钒界面 | 第36-37页 |
3.4 接头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扩散焊接钨/钒-镍/钢体系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接头界面结构及成分分析 | 第41-46页 |
4.2.1 整体界面 | 第41页 |
4.2.2 钢-镍界面 | 第41-43页 |
4.2.3 镍-钒界面 | 第43-45页 |
4.2.4 钨-钒界面 | 第45-46页 |
4.3 接头显微硬度分析 | 第46-48页 |
4.3.1 钨-钒界面 | 第46页 |
4.3.2 钢-镍界面 | 第46-47页 |
4.3.3 钒-镍界面 | 第47-48页 |
4.4 接头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Ni-Fe熔覆钨的制备及与钢的扩散焊接 | 第51-65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熔覆界面特征分析 | 第51-57页 |
5.3 熔覆工艺对熔覆界面结构的影响 | 第57-60页 |
5.3.1 表面粗糙度 | 第57-59页 |
5.3.2 熔覆时间 | 第59-60页 |
5.4 Ni-Fe熔覆钨的界面显微硬度分析 | 第60-61页 |
5.5 钨/Ni-Fe熔覆层/钢扩散焊接头界面及性能研究 | 第61-64页 |
5.5.1 接头界面结构及成分分析 | 第61-63页 |
5.5.2 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