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需求侧响应下电网调度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新能源接入下负荷需求侧响应优化研究 | 第14-30页 |
2.1 需求侧响应概述 | 第14-15页 |
2.2 需求侧响应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1 基于市场价格的需求侧响应 | 第15页 |
2.2.2 基于政策激励的需求侧响应 | 第15-16页 |
2.3 负荷需求侧响应优化研究 | 第16-24页 |
2.3.1 负荷响应作用机制 | 第16页 |
2.3.2 负荷响应优化模型 | 第16-19页 |
2.3.3 约束条件 | 第19-21页 |
2.3.4 目标函数 | 第21-22页 |
2.3.5 负荷响应优化模型求解 | 第22-24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基础数据 | 第24-26页 |
2.4.2 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新能源接入下用户储能充放电优化研究 | 第30-44页 |
3.1 用户储能系统分析 | 第30-32页 |
3.1.1 储能技术分类及选择 | 第30-32页 |
3.1.2 用户储能响应机制分析 | 第32页 |
3.2 用户储能充放电优化模型分析 | 第32-36页 |
3.2.1 用户储能系统成本模型 | 第32-33页 |
3.2.2 用户储能系统收益模型 | 第33-34页 |
3.2.3 用户综合收益模型 | 第34页 |
3.2.4 储能设备充放电模型 | 第34页 |
3.2.5 新能源电站收益模型 | 第34-35页 |
3.2.6 约束条件 | 第35-36页 |
3.2.7 目标函数 | 第36页 |
3.2.8 储能优化模型求解 | 第36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36-42页 |
3.3.1 基础数据 | 第37-38页 |
3.3.2 算例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计及“源-储-荷”资源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 | 第44-62页 |
4.1 日前日内两阶段调度优化研究 | 第44-47页 |
4.1.1 源-储-荷各环节响应机制 | 第44-46页 |
4.1.2 日前优化调度结构 | 第46页 |
4.1.3 日内优化调度结构 | 第46-47页 |
4.2 日前日内两阶段调度优化模型建立 | 第47-50页 |
4.2.1 日前优化调度模型 | 第47-49页 |
4.2.2 日内优化调度模型 | 第49-50页 |
4.3 日前日内两阶段调度模型求解 | 第50-52页 |
4.3.1 日前调度优化模型求解 | 第50页 |
4.3.2 日内调度优化模型求解 | 第50-52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2-61页 |
4.4.1 基础数据 | 第52-54页 |
4.4.2 算例结果及分析 | 第54-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