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信访制度改良路径选择—与人大代表专职化相结合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与问题对象设定第10页
    1.2 所涉及的研究综述第10页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设计第10-13页
        1.3.1 研究基本思路第10-11页
        1.3.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1-12页
        1.3.3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设计第12-13页
第2章 信访制度概要第13-25页
    2.1 中国信访制度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2.1.1 扶持论第13-15页
        2.1.2 废止论第15-17页
    2.2 中国信访制度的起源与国外信访制度借鉴第17-22页
        2.2.1 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起源第17-19页
        2.2.2 国外相关制度的了解与借鉴第19-22页
    2.3 以S县为例探讨信访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第22-25页
        2.3.1 理论需求:信访制度的理论缺陷第22-23页
        2.3.2 现实需求:信访制度的运作缺陷第23-25页
第3章 人大代表专职化理论第25-32页
    3.1 人大代表专职化理论概述第25-26页
        3.1.1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来源第25页
        3.1.2 专职化代表与兼职化代表的区别第25-26页
    3.2 人大代表专职化理论出现的原因分析第26-28页
        3.2.1 专业性问题第26页
        3.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第26-27页
        3.2.3 权力分立问题第27页
        3.2.4 借鉴国外制度第27-28页
    3.3 人大代表专职化理论制度化的可行性分析第28-32页
        3.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困境第28-30页
        3.3.2 针对人大代表兼职化的反对意见第30-32页
第4章 信访制度与人大代表专职化的结合第32-36页
    4.1 二者有效契合的理论研究第32-34页
        4.1.1 政治层面第32-33页
        4.1.2 经济层面第33-34页
    4.2 二者结合现实分析第34-35页
        4.2.1 信访制度困境本质探究第34页
        4.2.2 专职化人大代表特点分析第34-35页
    4.3 二者结合的可行性综合分析第35-36页
        4.3.1 补缺层面第35页
        4.3.2 制度完善层面第35-36页
        4.3.3 现实应用层面第36页
第5章 信访制度与人大代表专职化结合设计第36-42页
    5.1 现实结合初步理论设计第36-38页
        5.1.1 从政治角度出发第36-37页
        5.1.2 从法理角度出发第37页
        5.1.3 从经济角度出发第37-38页
    5.2 现实结合初步制度设计第38-40页
        5.2.1 将人大代表专职化由理想转为现实第38-39页
        5.2.2 利用专职化人大代表解决信访制度难题第39-40页
    5.3 路径结合展望第40-42页
        5.3.1 结合路径选择第40-41页
        5.3.2 路径结合的发展趋势第41-42页
第6章 路径结合风险预计第42-45页
    6.1 路径结合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计第42-43页
    6.2 可能向部分不良方向发展的基本预测第43页
    6.3 结合的困难预测第43-44页
    6.4 克服困难的展望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危机时代法德轴心新变化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中国东北亚外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