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基本理论第15-23页
    2.1 注册商标权转让公示制度及其性质第15-18页
        2.1.1 注册商标转让及公示制度的概念第15-16页
        2.1.2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制度的性质第16-18页
    2.2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制度的必要性第18-20页
        2.2.1 由注册商标权的权利特征决定第18-19页
        2.2.2 注册商标权转让的复杂性决定第19页
        2.2.3 由注册商标权涉及公益安全决定第19-20页
    2.3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2.3.1 公示公信原则第20-21页
        2.3.2 引入公示公信原则的依据第21-23页
第3章 各国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制度及对我国启示第23-31页
    3.1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制度的价值取向第23-24页
    3.2 各国注册商标转让公示效力立法模式第24-28页
        3.2.1 登记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第25-26页
        3.2.2 登记作为商标权转移的要件第26页
        3.2.3 登记作为对抗第三人的要件第26-28页
        3.2.4 登记作为获得损害赔偿的要件第28页
    3.3 各登记效力模式解析第28-29页
    3.4 注册商标转让公示的效力第29-31页
        3.4.1 确认商标权归属以解决商标权冲突第29-30页
        3.4.2 保护善意第三人第30页
        3.4.3 警示效力第30页
        3.4.4 监管效力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商标权转让公示效力存在问题及解决第31-40页
    4.1 商标权转让公示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4.1.1 商标法未明确注册商标转让公示效力第31-32页
        4.1.2 商标法未明确规定保护善意第三人第32-33页
        4.1.3 商标法未明确公示核准审查方式第33-34页
    4.2 解决商标权转让公示问题的具体措施第34-40页
        4.2.1 明确商标权转让公示的效力模式第34-35页
        4.2.2 协调相关制度以确实保护善意第三人第35-38页
        4.2.3 明确注册商标转让公示审查为形式审查第38-40页
结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死亡赔偿金遗产的遗产属性
下一篇:论我国采矿权流转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