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受体苯并噻二唑、萘并噻二唑的有机荧光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前言第14-36页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简介第14-17页
        1.1.1 发展现状第14-15页
        1.1.2 OLED器件主要性能参数第15-17页
    1.2 高激子利用效率的有机D-A荧光分子的设计原理第17-28页
        1.2.1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增强荧光(TTA)原理第17-20页
        1.2.2 热致延迟荧光(TADF)原理第20-25页
        1.2.3 热激子理论第25-28页
    1.3 基于苯并噻二唑和萘并噻二唑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第28-33页
        1.3.1 基于苯并噻二唑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第28-31页
        1.3.2 基于萘并噻二唑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第31-33页
    1.4 本论文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第33-36页
        1.4.1 论文的设计思路第33页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3-36页
第2章 咔唑的取代方式对Cz-BZ类D-A分子激发态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第36-54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37-42页
    2.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第42-53页
        2.3.1 分子结构特点第42-43页
        2.3.2 分子的S0→S1电子跃迁性质第43-44页
        2.3.3 热学性质表征第44-45页
        2.3.4 分子的荧光性质第45-51页
        2.3.5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51-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改变给受体的数量与相对位置对Cz-BZ类D-A分子激发态性质以及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第54-70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分子设计第55-57页
    3.3 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57-68页
        3.3.1 分子合成路线第57-60页
        3.3.2 热学性质表征第60-61页
        3.3.3 分子荧光性质第61-67页
        3.3.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基于给体咔唑受体萘并噻二唑的红光、深红光荧光材料第70-88页
    4.1 引言第70-72页
    4.2 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72-74页
    4.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第74-86页
        4.3.1 分子结构特点第74-76页
        4.3.2 热学性质表征第76-77页
        4.3.3 光物理性质表征第77-83页
        4.3.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第83-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基于给体吩噁嗪和受体苯并噻二唑、萘并噻二唑的红光及近红外荧光材料第88-114页
    5.1 引言第88-91页
        5.1.1 吩噁嗪的结构特点与基本性质第88-90页
        5.1.2 本章工作设计思路第90-91页
    5.2 苯并噻二唑在吩噁嗪不同位点上的取代第91-103页
        5.2.1 分子设计第91-92页
        5.2.2 PXZ3BZP与PXZ10BZP合成路线第92-95页
        5.2.3 PXZ3BZP和PXZ10BZP光物理性质第95-100页
        5.2.4 PXZ3BZP和PXZ10BZP电致发光性能第100-103页
    5.3 萘并噻二唑在吩噁嗪不同位点上的取代第103-113页
        5.3.0 分子设计第103-104页
        5.3.1 分子合成路线第104-106页
        5.3.2 PXZ3NZP和PXZ10NZP热学性质第106页
        5.3.3 PXZ3NZP和PXZ10NZP光物理性质第106-111页
        5.3.4 PXZ3NZP和PXZ10NZP电致发光性能第111-113页
    5.4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实验用试剂和测试仪器第114-118页
    6.1 实验用试剂和药品第114页
    6.2 实验测试仪器和方法第114-118页
        6.2.1 核磁测试第114页
        6.2.2 质谱测试第114页
        6.2.3 元素分析第114页
        6.2.4 DSC与TGA分析第114-115页
        6.2.5 UV-Vis光谱第115页
        6.2.6 PL光谱第115-116页
        6.2.7 电化学性质测试第116页
        6.2.8 电致发光器件第116页
        6.2.9 量化计算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8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压条件下正庚烷油池火产烟特性与烟粒子散射特性研究
下一篇: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和催化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