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滤波器组技术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多速率滤波器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多速率滤波器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1-15页 |
1.2.1 调制滤波器组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频率响应屏蔽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 主要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调制滤波器组关键技术 | 第16-24页 |
2.1 信号采样理论 | 第16-18页 |
2.1.1 低通采样定理 | 第16-17页 |
2.1.2 带通采样定理 | 第17-18页 |
2.2 多速率信号处理 | 第18-20页 |
2.2.1 整数倍抽取 | 第18-19页 |
2.2.2 整数倍内插 | 第19-20页 |
2.3 NOBLE IDENTIDY理论 | 第20-22页 |
2.4 多相滤波结构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均匀滤波器组结构设计 | 第24-40页 |
3.1 调制滤波器组 | 第24-28页 |
3.1.1 调制滤波器组的频带划分 | 第24-26页 |
3.1.2 滤波器组的信道划分方式 | 第26-27页 |
3.1.3 临界抽取与非最大化抽取 | 第27-28页 |
3.2 多相滤波器组高效结构推导 | 第28-30页 |
3.3 滤波器组高效结构设计 | 第30-35页 |
3.3.1 复信号高效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3.3.2 实信号高效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3.3.3 无混叠无盲区高效结构设计 | 第32-33页 |
3.3.4 基于多相高效算法的改进结构 | 第33-35页 |
3.4 结构复杂度分析 | 第35-36页 |
3.5 高效结构仿真 | 第36-39页 |
3.5.1 无混叠无盲区高效结构仿真 | 第37-38页 |
3.5.2 基于多相的改进结构仿真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FRM的窄过渡带滤波器组结构设计 | 第40-54页 |
4.1 频率响应屏蔽技术 | 第40-42页 |
4.2 结构设计 | 第42-45页 |
4.2.1 窄过渡带滤波器组结构推导 | 第42-43页 |
4.2.2 窄过渡带结构设计 | 第43-45页 |
4.3 复杂度分析及滤波器参数设置 | 第45-47页 |
4.3.1 滤波器组复杂度分析 | 第45-47页 |
4.3.2 滤波器参数设置 | 第47页 |
4.4 窄过渡带滤波器组的仿真 | 第47-53页 |
4.4.1 偶型排列窄过渡带结构仿真和分析 | 第47-50页 |
4.4.2 奇型排列窄过渡带结构仿真和分析 | 第50-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综合滤波器组结构设计 | 第54-69页 |
5.1 信号精确重构条件 | 第54-57页 |
5.2 基于DFT的综合滤波器组结构设计 | 第57-59页 |
5.2.1 结构推导 | 第57-58页 |
5.2.2 系统仿真 | 第58-59页 |
5.3 综合滤波器组结构设计 | 第59-64页 |
5.3.1 基于多相的结构设计 | 第60-62页 |
5.3.2 动态可重构的结构设计 | 第62-64页 |
5.4 综合滤波器组结构仿真 | 第64-67页 |
5.4.1 基于多相的结构仿真 | 第64-66页 |
5.4.2 动态可重构的结构仿真 | 第66-67页 |
5.4.3 结构仿真分析 | 第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