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六、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与分析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一、系统管理理论 | 第13页 |
二、知识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三、绩效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 第15-17页 |
一、内部岗位职权特殊 | 第15页 |
二、人员素质要求特殊 | 第15-16页 |
三、人员编制要求特殊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淮安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情况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淮安经济开发区概况 | 第17-19页 |
一、开发区的由来 | 第17页 |
二、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淮安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概况 | 第19-23页 |
一、管委会人员概况 | 第19页 |
二、管委会机构设置 | 第19-21页 |
三、淮安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及特点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淮安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解读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内部行政体制管理不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人员岗位存在不匹配 | 第24页 |
第三节 薪酬管理缺乏公平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考核制度不完善 | 第25-26页 |
第五节 缺乏完善的培训机构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国内有关开发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启示 | 第27-31页 |
第一节 国内有关开发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情况 | 第27-30页 |
一、苏州工业园区 | 第27-28页 |
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第28页 |
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第28-29页 |
四、南昌高新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经验启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淮安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树立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理顺内部管理体制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创新员工分类管理模式 | 第35-36页 |
第五节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 第36-40页 |
一、完善薪酬制度 | 第36-37页 |
二、规范考核制度 | 第37页 |
三、注重多样化激励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