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岩溶区页岩气开采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存在问题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7-29页
    2.1 自然概况第17-25页
        2.1.1 地理位置第17-18页
        2.1.2 地形地貌第18-19页
        2.1.3 气象水文第19-21页
        2.1.4 地质构造第21-23页
        2.1.5 水文地质第23-25页
    2.2 行政规划第25页
    2.3 社会经济第25页
    2.4 含气页岩层地质特征第25-27页
    2.5 岑巩区块页岩气开采现状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第29-51页
    3.1 地下水污染风险概念第29-30页
    3.2 评价影响因素第30-32页
    3.3 本质脆弱性评价第32-38页
        3.3.2 评价方法选取第36-37页
        3.3.3 评价指标确定第37-38页
    3.4 污染源危害性评价第38-45页
        3.4.1 污染源来源第38-39页
        3.4.2 特征污染物筛选第39-42页
        3.4.3 评价方法第42-44页
        3.4.4 评价指标确定第44-45页
    3.5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5-49页
        3.5.1 本质脆弱性指标权重第47-48页
        3.5.2 污染源危害性指标权重第48-49页
    3.6 评价体系建立第49-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数据获取第51-59页
    4.1 数据资料收集第51-52页
    4.2 地形坡度数据获取第52-55页
    4.3 覆盖层类型数据获取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第59-71页
    5.1 本质脆弱性评价第59-65页
        5.1.1 覆盖层类型第59-60页
        5.1.2 地貌类型第60-61页
        5.1.3 年降雨量第61页
        5.1.4 地形坡度第61-62页
        5.1.5 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第62-63页
        5.1.6 土壤介质类型第63-64页
        5.1.7 本质脆弱性评价结果第64-65页
    5.2 污染源危害性评价第65-67页
    5.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第67-69页
    5.4 评价结果合理性分析第69页
    5.5 研究方法适用条件第69-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建议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 个人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下一篇: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