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含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布模式与钻采风险 | 第19-23页 |
2.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布模式 | 第19-20页 |
2.2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采风险 | 第20-22页 |
2.2.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强度特性 | 第20页 |
2.2.2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压力特性 | 第20页 |
2.2.3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分解特性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理力学特性实验 | 第23-52页 |
3.1 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23-33页 |
3.1.1 实验设备与性能参数 | 第23-26页 |
3.1.2 储层岩样制备与孔隙度测量 | 第26-28页 |
3.1.3 实验操作步骤 | 第28-31页 |
3.1.4 实验内容 | 第31-33页 |
3.2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理力学特性分析 | 第33-51页 |
3.2.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 第33-45页 |
3.2.2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理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本构模型建立 | 第52-69页 |
4.1 修正Mohr-Coulomb强度准则 | 第52-60页 |
4.2 天然气水合物含泥粉砂储层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 | 第60-68页 |
4.2.1 双曲线本构模型 | 第60-62页 |
4.2.2 初始切线弹性模量E_i | 第62-63页 |
4.2.3 破坏比 | 第63-64页 |
4.2.4 径向应变与泊松比 | 第64-67页 |
4.2.5 模型检验 | 第67-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井壁稳定性分析 | 第69-82页 |
5.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69页 |
5.2 深水浅层井壁稳定计算模型 | 第69-79页 |
5.2.1 地应力模型 | 第69-72页 |
5.2.2 弹塑性井眼应力模型 | 第72-77页 |
5.2.3 破裂压力计算 | 第77-79页 |
5.3 现场应用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