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监测与预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 第10-11页 |
1.2.2 建筑能耗预测分析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典型办公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 | 第14-28页 |
2.1 总体框架 | 第14-17页 |
2.1.1 数据采集平台 | 第14-15页 |
2.1.2 数据传输平台 | 第15-16页 |
2.1.3 数据管理平台 | 第16-17页 |
2.2 典型办公建筑能耗监测方案设计 | 第17-23页 |
2.2.1 建筑及用能系统概况 | 第17-19页 |
2.2.2 用能分项设置 | 第19-21页 |
2.2.3 计量支路选择确定 | 第21-23页 |
2.3 分项能耗实现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能耗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及管理软件简介 | 第28-36页 |
3.1 建筑能耗数据库 | 第28-31页 |
3.1.1 数据库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3.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29页 |
3.1.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29页 |
3.1.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29-31页 |
3.1.5 数据库的建立 | 第31页 |
3.1.6 数据库实现、运行及调试 | 第31页 |
3.2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管理软件简介 | 第31-35页 |
3.2.1 监测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第31-32页 |
3.2.2 应用层软件功能 | 第32-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建筑能耗状况与节能潜力研究 | 第36-44页 |
4.1 系统调试及运行 | 第36-38页 |
4.2 建筑能耗状况 | 第38-40页 |
4.2.1 建筑逐月能耗 | 第38-39页 |
4.2.2 建筑分项能耗 | 第39-40页 |
4.3 分项能耗数据在节能诊断中的应用 | 第40-42页 |
4.3.1 昼夜峰谷比 | 第40-41页 |
4.3.2 工作日/休息日对比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基于GM-LSSVM的建筑能耗预测建模 | 第44-59页 |
5.1 能耗影响因素筛选 | 第44-48页 |
5.1.1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5.1.2 主要影响因素确定 | 第47-48页 |
5.2 GM-LSSVM建模 | 第48-54页 |
5.2.1 灰色模型(GM) | 第48-50页 |
5.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 第50-51页 |
5.2.3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 第51-52页 |
5.2.4 建立GM-LSSVM能耗预测模型 | 第52-54页 |
5.3 建模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5.3.1 模型结果分析及精度检验 | 第54-56页 |
5.3.2 模型实际应用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6页 |
附录一 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树图 | 第64-66页 |
附录二 配电回路及其用电设备运行时间汇总表 | 第66-69页 |
附录三 大楼分项能耗计算公式 | 第69-71页 |
附录四 能耗及气象基本信息表 | 第71-73页 |
附录五 各因素与建筑能耗的关联系数表 | 第73-75页 |
附录六 三种能耗模型预测值表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