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铝熔体中的夹杂物和气体 | 第11-14页 |
1.2.1 铝熔体中的夹杂物 | 第11-12页 |
1.2.2 铝熔体中的气体 | 第12页 |
1.2.3 铝熔体中夹杂物和氢的交互作用 | 第12-13页 |
1.2.4 夹杂物和氢对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铝熔体净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铝熔体吸附净化技术 | 第14-16页 |
1.3.2 铝熔体非吸附净化技术 | 第16页 |
1.4 熔剂净化特性及其对铝熔体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16-22页 |
1.4.1 铝熔体熔剂净化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16-19页 |
1.4.2 熔剂-铝液-夹杂物系统的界面张力 | 第19-20页 |
1.4.3 铝液滴在熔剂中的聚合行为 | 第20页 |
1.4.4 熔剂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铝熔体净化过程的影响 | 第20-22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条件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A356铝合金材料 | 第23页 |
2.1.2 净化熔剂及其制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熔剂熔点的测定—差热分析法(DTA) | 第24页 |
2.2.2 熔剂/A356铝液界面张力的测量 | 第24-25页 |
2.2.3 A356铝切屑在熔剂中的聚合实验 | 第25页 |
2.2.4 添加铝切屑的A356铝熔体净化处理 | 第25-26页 |
2.2.5 铝熔体氢含量及熔剂除气率的计算 | 第26-27页 |
2.3 材料显微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检测 | 第27-29页 |
2.3.1 光学显微组织观察 | 第27页 |
2.3.2 扫描电镜组织观察(SEM) | 第27页 |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2.3.4 拉伸实验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熔剂成分化学稳定性分析及不同氟化物对熔剂熔点的影响 | 第29-34页 |
引言 | 第29页 |
3.1 熔剂成分的热力学计算 | 第29-31页 |
3.2 不同氟化物对熔剂熔点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碱金属氟化物与A356、Al_2O_3的相互作用 | 第34-60页 |
引言 | 第34页 |
4.1 熔剂/A356铝液的界面张力 | 第34-47页 |
4.1.1 等摩尔NaCl-KCl/A356铝液的界面张力 | 第35页 |
4.1.2 氟化物对熔剂/A356铝液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35-38页 |
4.1.3 熔剂与A356铝液的相互作用 | 第38-46页 |
4.1.4 氟化物对熔剂/A356铝液界面张力的影响机理 | 第46-47页 |
4.2 熔剂/Al_2O_3的界面张力 | 第47-49页 |
4.3 A356铝切屑在不同熔剂中的聚合行为 | 第49-58页 |
4.3.1 A356铝切屑在等摩尔NaCl-KCl中的聚合 | 第49-50页 |
4.3.2 A356铝切屑在添加氟化物熔剂中的聚合 | 第50-53页 |
4.3.3 聚合铝球的冶金质量 | 第53-55页 |
4.3.4 氟化物对铝切屑聚合的影响机理及铝切屑的聚合机制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熔剂组分优化及其在A356铝切屑回收净化中的应用 | 第60-75页 |
引言 | 第60页 |
5.1 添加铝切屑后铝熔体的质量分析 | 第60-63页 |
5.2 含不同氟化物的熔剂对A356铝熔体的净化效果 | 第63-67页 |
5.2.1 不同氟化物对添加30%铝切屑的A356熔体的净化效果 | 第63-64页 |
5.2.2 不同氟化物对试样夹杂物特征的影响 | 第64-67页 |
5.3 熔剂成分及净化工艺优化 | 第67-74页 |
5.3.1 熔剂成分设计 | 第67-68页 |
5.3.2 正交实验 | 第68-69页 |
5.3.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5.3.4 最优净化工艺验证及与市售熔剂的净化效果对比 | 第72-73页 |
5.3.5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