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25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内皮素与内皮素受体 | 第11-12页 |
1.2.1 内皮素 | 第11页 |
1.2.2 内皮素受体 | 第11-12页 |
1.3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 第12-16页 |
1.3.1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选择性 | 第12页 |
1.3.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 | 第12页 |
1.3.3 临床应用 | 第12-13页 |
1.3.4 在研药物 | 第13-16页 |
1.4 安贝生坦 | 第16-23页 |
1.4.1 药物概况 | 第17页 |
1.4.2 相关背景 | 第17-19页 |
1.4.3 药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4.4 结论 | 第23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2.实验部分 | 第25-38页 |
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5-28页 |
2.1.1 本实验所用原料、试剂及溶剂 | 第25页 |
2.1.2 原料、反应试剂及溶剂的主要物性参数 | 第25-26页 |
2.1.3 试验所用仪器 | 第26-27页 |
2.1.4 反应及溶剂处理主要装置图 | 第27-28页 |
2.2 原料及溶剂的处理 | 第28-29页 |
2.3 反应路线方法一 | 第29-32页 |
2.3.1 3,3-二苯基环氧乙烷2羧酸甲酯3的合成 | 第29-30页 |
2.3.2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丙酸甲酯4的合成 | 第30页 |
2.3.3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丙酸5的合成 | 第30-31页 |
2.3.4 (S)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丙酸6的合成 | 第31-32页 |
2.3.5 安贝生坦1的合成 | 第32页 |
2.4 反应路线方法二 | 第32-35页 |
2.4.1 2-[(4,6-二甲基嘧啶2基)氧基]3甲氧基-3,3-二苯丙酸甲酯9的合成 | 第33-34页 |
2.4.2 2-[(4,6-二甲基嘧啶2基)氧基]3甲氧基-3,3-二苯丙酸10的合成 | 第34页 |
2.4.3 安贝生坦1的合成 | 第34-35页 |
2.5 生成产物的纯化处理 | 第35-36页 |
2.5.1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丙酸中间体的重结晶 | 第35页 |
2.5.2 目标产物安贝生坦的重结晶 | 第35-36页 |
2.6 HPLC检测ee值方法与条件 | 第36页 |
2.6.1 中间体5色谱检测条件 | 第36页 |
2.6.2 安贝生坦色谱检测条件 | 第36页 |
2.7 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36-38页 |
2.7.1 红外光谱法 | 第36页 |
2.7.2 紫外光谱法 | 第36-37页 |
2.7.3 熔点测定法 | 第37页 |
2.7.4 核磁共振法 | 第37-38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38-61页 |
3.1 影响中间体5收率因素条件的分析探讨 | 第38-45页 |
3.1.1 Am-1Darzens反应不同的条件对5收率因素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2 Am-2 环氧化开环反应不同条件对5收率因素的影响 | 第40-43页 |
3.1.3 Am-3 反应不同的条件对5收率因素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 Am-4 手性拆分反应条件的改变对产物ee值和收率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 Am-5 亲核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安贝生坦(1)收率因素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安贝生坦工艺合成路线二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51页 |
3.4.1 改进路线后结果分析 | 第50页 |
3.4.2 调整路线后优缺点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3.4.3 结论 | 第51页 |
3.5 最终产品的纯化处理 | 第51-52页 |
3.5.1 产品的重结晶 | 第51-52页 |
3.5.2 重结晶后母液的回收 | 第52页 |
3.6 成本核算 | 第52-55页 |
3.6.1 不考虑溶剂回收时的成本 | 第52-53页 |
3.6.2 考虑溶剂回收时的成本 | 第53-55页 |
3.7 放大实验对目标产品产率和纯度的提升 | 第55-56页 |
3.8 手性拆分反应立体模拟结构图 | 第56-60页 |
3.9 目标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60-61页 |
4.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