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秸秆致密成型机组机械性能分析与关键结构改进设计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目的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现代动力学分析方法概况第13-17页
        1.2.1 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13-15页
        1.2.2 有限元分析概述第15-16页
        1.2.3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简介第16-17页
    1.3 国内外生物质致密成型机组研究现状分析第17-18页
        1.3.1 国外生物质致密成型机组研究现状第17页
        1.3.2 国内生物质致密成型机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第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机组零部件建模与简化第20-27页
    2.1 机组三维模型的构建第20-26页
        2.1.1 机组建模方法与流程第20页
        2.1.2 机组结构尺寸的测绘第20-21页
        2.1.3 机组三维建模的总体过程第21页
        2.1.4 机组零件三维建模的具体过程第21-23页
        2.1.5 标准件库的调用第23页
        2.1.6 机组零部件的装配第23-25页
        2.1.7 装配体检查第25-26页
    2.2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机组动力学分析第27-50页
    3.1 动力学分析概述第27页
    3.2 频率分析第27-32页
        3.2.1 远程质量简化第29-30页
        3.2.2 频率分析流程第30-32页
    3.3 瞬态动力学分析第32-43页
        3.3.1 振动测试实验第32-39页
        3.3.2 瞬态动力学算例设置第39-40页
        3.3.3 分析结果第40-41页
        3.3.4 模拟响应点与真实测量响应点比对第41-43页
    3.4 底座框架的改进设计第43-44页
        3.4.1 对改进后框架结构方面进行评价第44页
    3.5 对改进后底座框架结构进行频率分析第44-46页
    3.6 对改进后底座框架结构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第46-47页
        3.6.1 应力图解第46页
        3.6.2 位移和加速度图解第46页
        3.6.3 对改进后结构进行振动特性评价第46-47页
    3.7 对改进后底座框架结构进行谐波分析第47-49页
        3.7.1 谐波分析算例设置第47页
        3.7.2 谐波分析结果第47-49页
    3.8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关键部件的工作性能研究分析第50-58页
    4.1 流体仿真分析概述第50-51页
        4.1.1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应用领域第50页
        4.1.2 流体分析的目的第50-51页
        4.1.3 流体分析主要流程第51页
    4.2 旋风分离器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4.3 旋风分离器工作流程第52页
    4.4 旋风分离器工况参数第52-53页
    4.5 旋风分离器模拟仿真与参数优化第53-54页
        4.5.1 流场分析向导设置第53页
        4.5.2 仿真模拟试验因素的确定第53-54页
        4.5.3 平稳流场分析结果第54页
        4.5.4 各参数对评价指标影响分析第54页
    4.6 最优结构模型流场研究分析第54-57页
        4.6.1 流场仿真分析第55页
        4.6.2 粒子仿真分析第55-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研究内容主要结论第58页
    5.2 课题研究创新点第58-59页
    5.3 建议与讨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稻壳在流化床中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间接空冷系统流动和传热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