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 第17-23页 |
1.1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 | 第17-20页 |
1.1.1 腐败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 | 第17-18页 |
1.1.2 制定和贯彻农村政策的基础和保障 | 第18页 |
1.1.3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1.1.4 保障农村人民民主政权的现实需要 | 第19-20页 |
1.2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性 | 第20-23页 |
1.2.1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 第20页 |
1.2.2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面临新任务的考验 | 第20-21页 |
1.2.3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官僚主义盛行 | 第21-22页 |
1.2.4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现象滋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 | 第23-31页 |
2.1 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牢固思想基础 | 第23-24页 |
2.1.1 以学风建设加强党风建设 | 第23页 |
2.1.2 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 第23-24页 |
2.2 开展农村整党整风运动 | 第24-27页 |
2.2.1 1950年农村整风运动 | 第24-25页 |
2.2.2 1951年-1954年农村整党运动 | 第25页 |
2.2.3 1953年农村“新三反”运动 | 第25-26页 |
2.2.4 严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互助合作化和统购统销运动中的贪腐行为 | 第26-27页 |
2.2.5 1950年-1953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果及问题 | 第27页 |
2.3 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 第27-31页 |
2.3.1 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建立 | 第28页 |
2.3.2 基层行政监察机构的建立及演变 | 第28-29页 |
2.3.3 加强信访制度建设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3.1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落后 | 第31-32页 |
3.1.1 专门规范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法规制度相对缺乏 | 第31页 |
3.1.2 惩戒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法规体系不完整 | 第31-32页 |
3.1.3 保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利的制度相对薄弱 | 第32页 |
3.2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腐败分子的处置措施不当 | 第32-35页 |
3.2.1 有些干部包庇贪污分子 | 第32-33页 |
3.2.2 有些干部对反贪污的态度不正确 | 第33页 |
3.2.3 有些地区对贪污分子处置措施不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4.1 建国初期党在领导体制的局限性 | 第35页 |
4.2 “糖衣炮弹”理论的缺陷 | 第35-36页 |
4.3 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观错位 | 第36-37页 |
4.4 一些反贪腐方式方法不合理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39-45页 |
5.1 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 第39-41页 |
5.1.1 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 | 第39页 |
5.1.2 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39-40页 |
5.1.3 严惩违法分子发挥惩治的警示作用 | 第40-41页 |
5.2 建国初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 第41-45页 |
5.2.1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1-42页 |
5.2.2 重视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 第42页 |
5.2.3 完善县级和县以下信访工作制度 | 第42-43页 |
5.2.4 建立完备的防腐败行为的法规体系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