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15页 |
一 EV71及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 | 第8-9页 |
二 EV71的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三 EV71的治疗现状和疫苗的研发 | 第9-11页 |
四 EV71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五 EV71的致病机制及减毒机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六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2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1 细胞与毒种 | 第15页 |
2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3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4 实验耗材 | 第15-16页 |
5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6-22页 |
1 细胞培养 | 第16-17页 |
2 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和传代扩增 | 第17-22页 |
三 对FY23-K株连续传代样品的评价 | 第22-26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6页 |
一 EV71临床分离株的鉴定、筛选及其乳鼠体内外传代的研究 | 第26-29页 |
1 病毒分离、鉴定及筛选 | 第26-28页 |
2 临床筛选株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二 EV71 FY23-K株体外不同温度连续传代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研究 | 第29-37页 |
1 低温传代克隆的筛选 | 第29-32页 |
2 不同温度连续传代后增殖特性分析及低温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3 不同温度连续多次传代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研究 | 第33-37页 |
三 连续传代样品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价 | 第37-43页 |
1 不同免疫方式对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影响 | 第37-38页 |
2 病毒的婴猴模型 | 第38-4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3-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主要缩略词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简历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