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0.1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3 研究方法及价值 | 第12-14页 |
1 寡妇形象理论阐释及文学史演变 | 第14-23页 |
1.1 寡妇形象的理论内涵 | 第14-16页 |
1.2 寡妇形象的性别视域研究 | 第16-17页 |
1.3 寡妇形象的文学史演变 | 第17-23页 |
1.3.1 古代文学中寡妇形象:封建伦理文化的牺牲品 | 第17-18页 |
1.3.2 现代文学中寡妇形象:作为“人”被发现 | 第18-20页 |
1.3.3 当代文学中寡妇形象:女性意识艰难觉醒 | 第20-23页 |
2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系列类型 | 第23-36页 |
2.1 臣服于父权制度的寡妇形象 | 第23-27页 |
2.1.1 男性模仿:被雄化的铁寡妇 | 第23-25页 |
2.1.2 丧失自我:被扭曲的异化者 | 第25-27页 |
2.2 铁闺阁中迷失挣扎的寡妇形象 | 第27-31页 |
2.2.1 解构母性神话:“善恶”共存的寡母 | 第27-29页 |
2.2.2 宣泄生命欲望:灵与肉的挣扎者 | 第29-31页 |
2.3 挣破男权樊篱寻找自我的寡妇形象 | 第31-36页 |
2.3.1 彰显女性救赎精神:宽厚仁慈的地母 | 第31-33页 |
2.3.2 高扬女性主体性:独立自主的强者 | 第33-36页 |
3 男性书写与当代小说寡妇形象 | 第36-44页 |
3.1 疏离日常的宏大题材:寡妇被边缘化 | 第36-38页 |
3.2 理性、阳刚的男性话语霸权:言说“他者” | 第38-40页 |
3.3 男性叙述视角:寡妇“在场的缺席” | 第40-44页 |
4 女性书写与当代小说寡妇形象 | 第44-51页 |
4.1 女作家亲近日常的琐碎题材:寡妇置身其中 | 第44-46页 |
4.2 感性、阴柔的女性话语模式:言说自我 | 第46-48页 |
4.3 女性叙述视角:重视寡妇的生命体验 | 第48-51页 |
5 寡妇形象性别书写的性别视域分析 | 第51-56页 |
5.1 男权话语与女性解放的任重道远 | 第51-53页 |
5.2 女性意识与女性生存困境的焦虑 | 第53-56页 |
6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书写的价值与理性反思 | 第56-63页 |
6.1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书写的文学价值与反思 | 第56-59页 |
6.1.1 寡妇形象的审美意义:美丑共存 | 第56-58页 |
6.1.2 性别诗学构想:双性和谐 | 第58-59页 |
6.2 当代小说寡妇形象书写的文化价值与反思 | 第59-63页 |
6.2.1 反思妇女解放:女性自我解放 | 第59-61页 |
6.2.2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