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长9油层组自生绿泥石微观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0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5-16页 |
2.2 延长组地层简介 | 第16-17页 |
2.3 沉积相简述 | 第17-20页 |
第3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0-28页 |
3.1 砂岩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20-22页 |
3.1.1 铸体薄片分析与鉴定 | 第20-21页 |
3.1.2 砂岩的分类 | 第21-22页 |
3.2 主要岩石碎屑组分特征 | 第22-23页 |
3.3 砂岩的填隙物成分及其特征 | 第23-28页 |
3.3.1 杂基 | 第23页 |
3.3.2 胶结物 | 第23-28页 |
第4章 自生绿泥石的微观特征及分布规律 | 第28-37页 |
4.1 自生绿泥石镜下特征 | 第28-30页 |
4.1.1 自生绿泥石的赋存类型 | 第28-29页 |
4.1.2 自生绿泥石的主要赋存方式 | 第29-30页 |
4.2 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时间 | 第30-32页 |
4.3 自生绿泥石与自生石英胶结物的关系 | 第32-34页 |
4.4 自生绿泥石环边膜与其他胶结物的关系 | 第34-35页 |
4.5 不同产状自生绿泥的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第5章 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 | 第37-43页 |
5.1 自生绿泥石的铁质物质来源 | 第37页 |
5.2 自生绿泥石的成因 | 第37-41页 |
5.2.1 孔隙流体中的过饱和沉淀成因 | 第39页 |
5.2.2 粘土矿物的转化成因 | 第39-40页 |
5.2.3 物质的溶蚀结晶成因 | 第40-41页 |
5.3 自生孔隙衬里绿泥石的成因模式 | 第41-43页 |
5.3.1 同沉积粘土膜转化型 | 第41页 |
5.3.2 富铁镁物质溶蚀直接结晶型 | 第41-42页 |
5.3.3 转化与直接结晶混合型 | 第42-43页 |
第6章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43-48页 |
6.1 自生绿泥石与砂岩孔隙构成的关系 | 第43-44页 |
6.1.1 研究区长9油层组砂岩孔隙构成 | 第43-44页 |
6.2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物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56-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