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年代学与岩石成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技术方法 | 第11-12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页 |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火山地质概况 | 第14-20页 |
2.1 区域火山岩浆活动时代 | 第14-15页 |
2.2 区域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与火山活动旋回划分 | 第15-17页 |
2.3 火山岩岩石类型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17-20页 |
第3章 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地质特征 | 第20-31页 |
3.1 庆元地区火山地质特征 | 第20-25页 |
3.2 樟口破火山机构火山地质特征 | 第25-31页 |
第4章 浙闽交界地区火山活动时代 | 第31-46页 |
4.1 年代学研究 | 第31-36页 |
4.1.1 测年方法 | 第31-34页 |
4.1.2 测年结果 | 第34-36页 |
4.2 研究区火山活动时序 | 第36-46页 |
第5章 浙闽交界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64页 |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52页 |
5.1.1 早—中侏罗世火山岩 | 第46-47页 |
5.1.2 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 | 第47-49页 |
5.1.3 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火山岩 | 第49-52页 |
5.2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64页 |
5.2.1 早—中侏罗世火山岩 | 第52-53页 |
5.2.2 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 | 第53页 |
5.2.3 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火山岩 | 第53-64页 |
第6章 火山岩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 | 第64-69页 |
6.1 火山岩成因 | 第64-66页 |
6.2 大地构造背景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