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3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概论 | 第13-30页 |
2.1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2.2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价值取向 | 第15-19页 |
2.2.1 和谐 | 第15-17页 |
2.2.2 无讼 | 第17-18页 |
2.2.3 效益 | 第18-19页 |
2.3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调解依据 | 第19-22页 |
2.3.1 国家法律 | 第19-20页 |
2.3.2 官方告示 | 第20页 |
2.3.3 风俗习惯 | 第20-21页 |
2.3.4 人伦常理 | 第21-22页 |
2.4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主体和对象 | 第22-26页 |
2.4.1 主体 | 第22页 |
2.4.2 对象 | 第22-26页 |
2.5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运行机制 | 第26-28页 |
2.5.1 案件受理 | 第26-27页 |
2.5.2 劝解当事人 | 第27页 |
2.5.3 调解结案 | 第27-28页 |
2.6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之评价 | 第28-30页 |
2.6.1 传统司法调解的优点 | 第28页 |
2.6.2 传统司法调解的缺点 | 第28-30页 |
第3章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理论 | 第30-43页 |
3.1 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概念之界定 | 第30页 |
3.2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转型原因 | 第30-34页 |
3.2.1 西方法律文化之入侵 | 第30-32页 |
3.2.2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之应对 | 第32-34页 |
3.3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目标 | 第34-43页 |
3.3.1 转型之必要性 | 第35-36页 |
3.3.2 转型之可行性 | 第36-39页 |
3.3.3 转型之目标 | 第39-43页 |
第4章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现状及完善 | 第43-63页 |
4.1 当代司法调解转型成绩 | 第43-57页 |
4.1.1 理念的更新——注重对私权的保护 | 第43-45页 |
4.1.2 机构的设置——注重权力的分立 | 第45-46页 |
4.1.3 制度的完善——注重对当事人的保障 | 第46-48页 |
4.1.4 实效的取得——注重以人为本 | 第48-57页 |
4.2 当代司法调解转型之不足 | 第57-59页 |
4.2.1 执行权问题 | 第57页 |
4.2.2 调解率问题 | 第57-58页 |
4.2.3 行政诉讼调解问题 | 第58页 |
4.2.4 司法调解机构问题 | 第58-59页 |
4.3 当代司法调解转型之完善 | 第59-63页 |
4.3.1 完善司法调解法律 | 第59-60页 |
4.3.2 增设司法调解机构 | 第60-61页 |
4.3.3 重塑司法调解模式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