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白肋烟简介 | 第13页 |
1.2 白肋烟化学品质特点及烟碱合成过程 | 第13-16页 |
1.3 烟草早生快发及技术 | 第16-19页 |
1.3.1 育苗方式对烟草早生快发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2 移栽方式对烟草早生快发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 品种选育在烟草生产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2 研究意义、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1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白肋烟早生快发栽培的生理机制 | 第23-48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3.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23页 |
3.2 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8页 |
3.3.1 叶面积、干物重及光合作用速率测定 | 第24页 |
3.3.2 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3.3.3 内源激素脱落酸与生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3.3.4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及经济产量计算 | 第26页 |
3.3.5 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3.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3.5.1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8-29页 |
3.5.2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干物重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3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光合速率和SPAD值的影响 | 第30-32页 |
3.5.4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3.5.5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6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7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叶片中NtRCP1表达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8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9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叶片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10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叶片化学品质协调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11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烟碱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12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肋烟经济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13 不同栽培方式对烟叶经济产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42-44页 |
3.6 讨论 | 第44-48页 |
3.6.1 ROS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44-45页 |
3.6.2 NtRCP1在烟草发育中的功能 | 第45-46页 |
3.6.3 烟碱与IAA的关系 | 第46-47页 |
3.6.4 不同栽培方式促进烟草早生快发的生理机制 | 第47-48页 |
4 白肋烟适栽品种的筛选 | 第48-66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4.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48-49页 |
4.2 样品采集 | 第49页 |
4.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9页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9-50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50-63页 |
4.5.1 白肋烟不同品种各生长期的农艺性状 | 第50-51页 |
4.5.2 白肋烟不同品种各生育期的干物重 | 第51-53页 |
4.5.3 白肋烟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和SPAD值 | 第53-55页 |
4.5.4 白肋烟不同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 第55-57页 |
4.5.5 白肋烟不同品种叶片丙二醛的含量 | 第57-58页 |
4.5.6 白肋烟不同品种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 | 第58-59页 |
4.5.7 不同白肋烟品种烟叶的化学品质 | 第59-61页 |
4.5.8 白肋烟不同品种烟叶化学品质的协调性 | 第61-62页 |
4.5.9 不同白肋烟品种的经济产量 | 第62-63页 |
4.6 讨论 | 第63-66页 |
4.6.1 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植物的环境适应性 | 第63-64页 |
4.6.2 抗氧化系统参与植物抗性形成 | 第64-65页 |
4.6.3 品种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5-6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70页 |
5.1 结论 | 第66-68页 |
5.1.1 不同栽培模式促进白肋烟早生快发的机制 | 第66-67页 |
5.1.2 适应性品种的初步筛选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