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

基于薄板理论的偏航轴承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轴承的静态承载特性研究第11-12页
        1.2.2 轴承的疲劳寿命研究第12-13页
        1.2.3 轴承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第13页
        1.2.4 轴承的有限元仿真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偏航轴承的特点及基础理论第15-26页
    2.1 偏航轴承的特点第15-17页
        2.1.1 偏航轴承的结构特点第15-16页
        2.1.2 偏航轴承的工作环境、工况及技术要求第16-17页
        2.1.3 偏航轴承的材质与制造第17页
    2.2 赫兹接触理论第17-21页
        2.2.1 Hertz接触理论概述第17页
        2.2.2 Hertz接触理论第17-21页
    2.3 薄板理论第21-23页
        2.3.1 薄板理论概述第21-22页
        2.3.2 极坐标下薄板的基本方程第22-23页
    2.4 疲劳寿命理论第23-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偏航轴承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26-48页
    3.1 柔性理论模型构建及求解第26-29页
        3.1.1 薄板模型的建立第26-27页
        3.1.2 薄板模型的边界条件第27页
        3.1.3 薄板模型的求解第27-29页
    3.2 力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29-36页
        3.2.1 弹性接触趋近量及接触角第29-31页
        3.2.2 偏航轴承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3.2.3 力学模型的求解第33-36页
    3.3 算例及结果分析第36-44页
        3.3.1 纯轴向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第36-38页
        3.3.2 纯径向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第38-39页
        3.3.3 纯倾覆力矩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第39-41页
        3.3.4 综合载荷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第41-44页
    3.4 偏航轴承有限元分析及对比第44-46页
        3.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4页
        3.4.2 有限元边界条件第44-45页
        3.4.3 算例及结果对比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4 偏航轴承静载特性及结构参数设计第48-59页
    4.1 偏航轴承静载特性第48-50页
        4.1.1 偏航轴承的最大接触载荷第48-49页
        4.1.2 偏航轴承的最大接触应力与安全系数第49-50页
    4.2 结构参数对静载能力的影响第50-55页
        4.2.1 轴承套圈厚度的影响第50-51页
        4.2.2 螺栓分布圆直径的影响第51-52页
        4.2.3 初始接触角对静载特性的影响第52-53页
        4.2.4 滚动体直径与个数对静载特性的影响第53-54页
        4.2.5 吻合度对静载特性的影响第54-55页
    4.3 基于静载能力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第55-58页
        4.3.1 设计变量第55页
        4.3.2 目标函数第55页
        4.3.3 约束条件第55-56页
        4.3.4 优化模型求解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偏航轴承疲劳寿命及结构优化设计第59-69页
    5.1 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标准第59-61页
        5.1.1 轴向基本额定动载荷第59-60页
        5.1.2 轴向当量动载荷第60页
        5.1.3 轴承疲劳寿命第60-61页
    5.2 基于L-P理论的寿命计算第61页
    5.3 轴承疲劳寿命的结构参数设计第61-65页
        5.3.1 初始接触角、滚动体直径与个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62-63页
        5.3.2 吻合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63-64页
        5.3.3 基于轴承疲劳寿命的结构参数优化第64-65页
    5.4 基于疲劳寿命与静载能力的联合优化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泵叶轮结构的参数化造型方法和水力性能分析
下一篇:考虑转子故障的五轴齿式离心压缩机齿轮啮合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