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表面分子自组装 | 第11-13页 |
1.2.1 自组装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2 自组装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3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 | 第13-16页 |
1.3.1 弱相互作用简介 | 第13-14页 |
1.3.2 氢键等几种常见的弱相互作用 | 第14-16页 |
1.4 表面分子自组装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实验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21页 |
1.5.1 研究体系的确定 | 第17-19页 |
1.5.2 研究路线和方法 | 第19-20页 |
1.5.3 本文主要结构和内容 | 第20-21页 |
2 计算原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34页 |
2.1 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 | 第21-25页 |
2.1.1 Schrodinger方程 | 第21-22页 |
2.1.2 绝热近似 | 第22-23页 |
2.1.3 Hartree-Fock近似 | 第23-24页 |
2.1.4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4-25页 |
2.2 分子力学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分子力学优化算法 | 第25-26页 |
2.2.2 分子力学力场 | 第26-27页 |
2.3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7-32页 |
2.3.1 分子动力学基本思想 | 第27-28页 |
2.3.2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2.3.3 势函数 | 第29-32页 |
2.4 相关软件及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2.4.1 计算采用的软件 | 第32页 |
2.4.2 相关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力场选择与优化 | 第34-45页 |
3.1 力场及力场的选择 | 第34-37页 |
3.1.1 力场 | 第34-35页 |
3.1.2 几种常见的经典力场 | 第35-36页 |
3.1.3 计算选择的MMFF94力场 | 第36-37页 |
3.2 DFT计算及力场的优化 | 第37-42页 |
3.2.1 原始力场的验证 | 第37-39页 |
3.2.2 DFT计算 | 第39-40页 |
3.2.3 力场参数的优化 | 第40-42页 |
3.3 优化后力场的验证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BIC/HA体系分子表面手性自组装过程中的氢键分析 | 第45-57页 |
4.1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45-46页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55页 |
4.2.1 自组装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6-49页 |
4.2.2 体系能量与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4.2.3 氢键数目及键长的分析 | 第50-53页 |
4.2.4 氢键键角的角分布分析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温度对BIC/HA体系在HOPG表面自组装影响的计算研究 | 第57-68页 |
5.1 计算对象与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57-58页 |
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8-66页 |
5.2.1 温度对体系几何构型的影响 | 第58-61页 |
5.2.2 温度对体系能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3 温度对氢键数目及键长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4 温度对氢键键角的影响 | 第64-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