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页 |
Аннатация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五、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冷战时期影响苏美经济关系的经济政策及外交战略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冷战时期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 第15-16页 |
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 第15-16页 |
二、国际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 第16页 |
第二节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经济政策及外交战略 | 第16-18页 |
一、确立期 | 第16-17页 |
二、调整期 | 第17-18页 |
三、发展期 | 第18页 |
第三节 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及外交战略 | 第18-23页 |
一、斯大林时期的“阵营对抗战略” | 第19页 |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三和”路线 | 第19-21页 |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缓和”战略 | 第21-22页 |
四、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新思维对外政策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演进 | 第24-49页 |
第一节 斯大林后期的苏美经济关系:遏制与反遏制 | 第24-28页 |
一、苏美经济对话 | 第25-27页 |
二、经济冷战初现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美经济关系:有限缓和 | 第28-33页 |
一、苏联积极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 | 第28-30页 |
二、美国反应冷淡,关系缓和有限 | 第30-32页 |
三、粮食贸易凸显关系缓和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美经济关系:由缓和到对抗 | 第33-44页 |
一、缓和时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 第33-40页 |
二、对抗时期(80年代上半期) | 第40-44页 |
第四节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美经济关系:新一轮缓和 | 第44-48页 |
一、政治新思维下的苏美外交关系出现突破 | 第44-46页 |
二、双边贸易出现向好势头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 第49-55页 |
第一节 苏美经济合作的不稳定与冷战的推进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经济冷战与苏联解体 | 第51-54页 |
一、经济冷战加剧苏联经济结构的畸形 | 第51页 |
二、经济冷战阻碍苏联对外贸易的发展 | 第51-52页 |
三、经济冷战影响苏联硬通货收入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