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略缩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3.1 骨代谢的机制 | 第9-10页 |
1.3.2 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 第10页 |
1.3.3 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1.3.4 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 第11页 |
1.3.5 绝经性骨质疏松的治疗 | 第11-14页 |
1.3.6 绝经性骨量减少的概述 | 第14页 |
1.3.7 绝经性骨量减少的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1.3.8 绝经性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 | 第15页 |
1.3.9 绝经性骨量减少的治疗 | 第15-16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第16-17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7-18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8页 |
2.3 血清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第18页 |
2.4 指标检测及测定方法 | 第18-24页 |
2.4.1 BMD和体成分的测定 | 第18-19页 |
2.4.2 血清AKP、STRACP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3 血清Serotonin、Irisin的测定 | 第20-23页 |
2.4.4 血脂TCH、TG、HDL-C、LDL-C的测定 | 第23-24页 |
2.5 SPSS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3 结果 | 第24-30页 |
3.1 不同骨量组之间各指标的比较 | 第24-27页 |
3.1.1 不同骨量组之间日常指标的比较 | 第24-25页 |
3.1.2 不同骨量组之间血清指标的比较 | 第25-26页 |
3.1.3 不同骨量组之间体成分的比较 | 第26页 |
3.1.4 不同骨量组之间月经指标的比较 | 第26-27页 |
3.2 各指标与BMD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30页 |
3.2.1 血清指标与BMD的相关性 | 第27-28页 |
3.2.2 体成分与BMD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3.2.3 月经指标与BMD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30-42页 |
4.1 对骨量减少的绝经女性日常指标的分析 | 第31-32页 |
4.2 对骨量减少的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分析 | 第32页 |
4.3 对骨量减少的绝经女性血清指标的分析 | 第32-40页 |
4.3.1 碱性磷酸酶(AKP) | 第33-34页 |
4.3.2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 | 第34-35页 |
4.3.3 血清素(Serotonin) | 第35-37页 |
4.3.4 鸢尾素(Irisin) | 第37-39页 |
4.3.5 血脂四项 | 第39-40页 |
4.4 对骨量减少的绝经女性体成分的分析 | 第40-41页 |
4.5 对骨量减少的绝经女性月经指标的分析 | 第41-4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2-43页 |
5.1 结论 | 第42页 |
5.2 建议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