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就业歧视的基础理论 | 第11-19页 |
| 一、就业歧视的界定 | 第11-14页 |
| (一) 就业歧视的定义 | 第11-12页 |
| (二) 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 | 第12-13页 |
| (三) 就业歧视的适用除外 | 第13-14页 |
| 二、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 | 第14-16页 |
| (一) 性别歧视 | 第14-15页 |
| (二) 生理歧视 | 第15页 |
| (三) 身份歧视 | 第15页 |
| (四) 年龄歧视 | 第15-16页 |
| (五) 健康歧视 | 第16页 |
| 三、就业歧视的成因理论 | 第16-19页 |
| (一) 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 第16-17页 |
| (二) 统计歧视论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 一、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 (一) 宪法 | 第19页 |
| (二) 劳动法 | 第19页 |
| (三) 就业促进法 | 第19-20页 |
| (四) 妇女权益保障法 | 第20页 |
| (五) 残疾人保障法 | 第20-21页 |
| (六) 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约和文件 | 第21页 |
| (七) 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 | 第21页 |
| 二、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 (一) 就业歧视的范围认定狭窄 | 第21-22页 |
| (二) 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22页 |
| (三) 救济途径运行不畅 | 第22-23页 |
| (四) 存在就业歧规定条款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24-32页 |
| 一、制定《就业促进法》实施细则 | 第24-28页 |
| (一) 明确界定就业歧视 | 第24-25页 |
| (二) 明确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 | 第25-27页 |
| (三) 明确举证责任 | 第27页 |
| (四) 明确诉后赔偿 | 第27-28页 |
| 二、完善救济程序 | 第28-29页 |
| (一) 仲裁前置程序 | 第28页 |
| (二) 民事诉讼程序 | 第28-29页 |
| 三、完善专门执法的机构和组织 | 第29-31页 |
| (一) 反就业歧视机构 | 第29-30页 |
| (二) 劳动监察部门 | 第30页 |
| (三) 公益团体 | 第30-31页 |
| 四、消除就业歧视规定条款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附录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