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中的交叉违约条款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0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8-9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二、交叉违约条款概述 | 第10-15页 |
(一)交叉违约条款的概念 | 第10-11页 |
1.交叉违约的含义和特征 | 第10页 |
2.交叉违约条款的分类 | 第10页 |
3.交叉违约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0-11页 |
(二)交叉违约条款的功能和法理依据 | 第11-15页 |
1.交叉违约条款的功能 | 第11-12页 |
2.交叉违约条款的法理依据 | 第12-15页 |
三、交叉违约条款的适用及其限制 | 第15-24页 |
(一)交叉违约条款的适用条件 | 第15-17页 |
1.违约主体 | 第15页 |
2.债务性质 | 第15-16页 |
3.债务数额 | 第16-17页 |
4.违约性质 | 第17页 |
(二)交叉违约条款的限制 | 第17-24页 |
1.对交叉违约条款的适用予以限制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2.约定限制 | 第18页 |
3.法定限制 | 第18-24页 |
四、交叉违约的法律后果 | 第24-32页 |
(一)交叉违约的违约责任 | 第24-27页 |
1.约定的违约责任或救济措施 | 第24-26页 |
2.法定的违约责任 | 第26-27页 |
3.弃权 | 第27页 |
(二)交叉违约与担保物权的行使 | 第27-29页 |
(三)交叉违约与破产清算 | 第29-32页 |
1.交叉违约与破产撤销权 | 第29-30页 |
2.交叉违约与破产抵销权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