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既有隧道上方挖方与填方对承载拱效应影响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既有隧道上方挖方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既有隧道上方填方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2.1 既有隧道工程上方挖、填方一般力学原理研究 | 第18-26页 |
2.1.1 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 | 第18-19页 |
2.1.2 隧道开挖后弹性条件下的二次应力状态 | 第19-20页 |
2.1.3 隧道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力状态 | 第20-21页 |
2.1.4 开挖后有支护的三次应力状态 | 第21-24页 |
2.1.5 既有隧道上方挖方分析 | 第24-25页 |
2.1.6 既有隧道上方填方分析 | 第25-26页 |
2.2 隧道承载拱效应主要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离心模型试验 | 第28-55页 |
3.1 离心试验方法介绍 | 第28-36页 |
3.1.1 概述 | 第28页 |
3.1.2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的发展 | 第28-29页 |
3.1.3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原理 | 第29-36页 |
3.2 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离心试验方案 | 第36-47页 |
3.2.1 试验设备 | 第37-39页 |
3.2.2 离心试验设计 | 第39-44页 |
3.2.3 离心试验过程 | 第44-47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3.3.1 挖方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3.2 填方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数值模拟 | 第55-74页 |
4.1 离心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55-61页 |
4.1.1 数值模拟模型介绍 | 第55-57页 |
4.1.2 既有隧道上方挖方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4.1.3 既有隧道上方填方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2 基于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的数值模拟 | 第61-64页 |
4.3 挖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4.3.1 围岩压力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3.2 地应力承担比 | 第65-67页 |
4.3.3 内力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4.4 填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4.4.1 围岩压力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4.4.2 附加地应力承担比分析 | 第69-71页 |
4.4.3 内力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近接分区 | 第74-83页 |
5.1 影响分区标准 | 第74-76页 |
5.1.1 近接施工的分区准则 | 第74页 |
5.1.2 挖方分区准则 | 第74-75页 |
5.1.3 填方分区准则 | 第75-76页 |
5.2 挖方影响分区 | 第76-78页 |
5.3 填方影响分区 | 第78-81页 |
5.4 挖、填方近接既有隧道施工对策 | 第81-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