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三维曲面测量的编码结构光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3页
    1.2 自由曲面的三维测量方法第13-18页
        1.2.1 接触式测量方法第13-14页
        1.2.2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第14-18页
    1.3 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研究状况第18-23页
        1.3.1 单幅图像三维测量第18-20页
        1.3.2 多幅图像三维测量第20-23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二章 结构光的编码基础第26-34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空间编码方法第26-30页
        2.2.1 基于De Bruijn序列的编码方法第26-27页
        2.2.2 基于M-array的编码方法第27-28页
        2.2.3 非正式编码方法第28-30页
    2.3 时间编码方法第30-31页
        2.3.1 二值编码法第30页
        2.3.2 Gray编码法第30-31页
    2.4 直接编码方法第31-32页
        2.4.1 直接灰度编码法第31页
        2.4.2 直接彩色编码法第31-32页
    2.5 相移方法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结构光系统标定第34-46页
    3.1 引言第34-37页
    3.2 系统标定模型第37-38页
        3.2.1 系统模型第37-38页
        3.2.2 镜头畸变模型第38页
    3.3 伪随机编码结构光的系统标定第38-42页
        3.3.1 投影图像的生成第38-39页
        3.3.2 标定图像的获取第39-40页
        3.3.3 角点的自动提取第40-41页
        3.3.4 基于射影变换的结构光系统标定第41-42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彩色编码结构光的解码方法第46-77页
    4.1 引言第46-48页
    4.2 码字检测第48-50页
        4.2.1 条纹中心提取第48-49页
        4.2.2 彩色边缘检测第49-50页
    4.3 码字识别第50-56页
        4.3.1 颜色特征简介第51-54页
        4.3.2 条纹颜色识别第54-56页
    4.4 码字匹配第56-59页
        4.4.1 硬值匹配法第57-58页
        4.4.2 软值匹配法第58-59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75页
        4.5.1 解码评价指标第60-61页
        4.5.2 颜色识别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4.5.3 特征匹配结果与分析第68-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基于投影仪聚焦的相位测量轮廓术第77-98页
    5.1 引言第77-78页
    5.2 微相移原理与噪声敏感性分析第78-83页
        5.2.1 微相移方法的原理第78-79页
        5.2.2 微相移方法中亮度噪声对卷绕相位的影响第79-81页
        5.2.3 微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原理第81页
        5.2.4 微相位测量轮廓术中亮度噪声对卷绕相位的影响第81-82页
        5.2.5 噪声敏感性比较分析第82-83页
    5.3 选频准则与解卷绕方法第83-86页
        5.3.1 RCRT第83-84页
        5.3.2 基于RCRT的选频准则第84-85页
        5.3.3 基于RCRT的解卷绕方法第85-86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6-96页
        5.4.1 频率的选择第87页
        5.4.2 比较实验第87-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基于投影仪离焦的相位测量轮廓术第98-125页
    6.1 引言第98-99页
    6.2 一维离焦投影条纹法第99-105页
        6.2.1 SBM方法第99-100页
        6.2.2 SPWM方法第100-101页
        6.2.3 OPWM方法第101-103页
        6.2.4 TSPWM方法第103-104页
        6.2.5 一维离焦投影条纹法的仿真比较第104-105页
    6.3 二维离焦投影条纹法第105-110页
        6.3.1 Bayer有序抖动算法第105-107页
        6.3.2 Floyd-Steinberg误差扩散抖动算法第107-109页
        6.3.3 二维离焦投影条纹法的仿真比较第109-110页
    6.4 混合离焦投影相位测量轮廓术第110-111页
        6.4.1 四步相移方法第110-111页
        6.4.2 多频相位解卷绕方法第111页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1-123页
        6.5.1 离焦度的比较实验第111-116页
        6.5.2 混合离焦投影相位测量轮廓术实验第116-123页
    6.6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七章 叶片面形测量初探第125-132页
    7.1 引言第125页
    7.2 测量系统的构成第125-129页
        7.2.1 系统硬件第125-128页
        7.2.2 系统软件第128-129页
    7.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9-131页
    7.4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32-135页
    8.1 总结第132-133页
    8.2 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3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3-154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距离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及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云物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