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古典理论 | 第14-22页 |
1.2.1 匀速移动常量力作用车桥模型 | 第15-17页 |
1.2.2 匀速移动简谐力作用车桥模型 | 第17-18页 |
1.2.3 匀速滚动质量作用车桥模型 | 第18-20页 |
1.2.4 匀速移动弹簧-质量作用车桥模型 | 第20-22页 |
1.3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22-30页 |
1.3.1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22-26页 |
1.3.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26-30页 |
1.4 公路桥梁冲击系数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34-35页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数值分析方法 | 第36-82页 |
2.1 车桥耦合振动常见数值解法 | 第36-44页 |
2.1.1 车桥系统自由度耦联直接积分法 | 第36-38页 |
2.1.2 分离迭代法 | 第38-43页 |
2.1.3 两种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第43-44页 |
2.2 ANSYS简化车桥振动模型实现方法 | 第44-55页 |
2.2.1 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2.2.2 ANSYS瞬态动力分析关键问题 | 第45-49页 |
2.2.3 ANSYS完全法瞬态分析步骤 | 第49-51页 |
2.2.4 梁上移动荷载模型ANSYS瞬态分析 | 第51-52页 |
2.2.5 梁上移动质量模型ANSYS瞬态分析 | 第52-54页 |
2.2.6 梁上移动质量-弹簧模型ANSYS瞬态分析 | 第54-55页 |
2.3 基于ANSYS的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 第55-68页 |
2.3.1 车辆多刚体有限元模型 | 第56-58页 |
2.3.2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2.3.3 桥面不平度模型及其模拟 | 第59-62页 |
2.3.4 位移协调关系及其实现 | 第62-67页 |
2.3.5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与流程 | 第67-68页 |
2.4 算例验证 | 第68-80页 |
2.4.1 1/4 车辆模型匀速通过简支梁 | 第68-71页 |
2.4.2 双轴半车模型匀速通过简支梁 | 第71-74页 |
2.4.3 考虑桥面不平整度时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 第74-77页 |
2.4.4 双轴整车模型匀速通过简支板 | 第77-8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三章 基于ANSYS的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块开发 | 第82-106页 |
3.1 ANSYS及其二次开发工具 | 第82-87页 |
3.1.1 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 | 第82-84页 |
3.1.2 UIDL用户界面设计语言 | 第84-86页 |
3.1.3 APDL与UIDL混合编程 | 第86-87页 |
3.2 基于ANSYS平台的车桥耦合振动模块开发 | 第87-98页 |
3.2.1 VBCVA模块主要功能 | 第87-89页 |
3.2.2 VBCVA模块组成 | 第89-90页 |
3.2.3 模块使用方法 | 第90-98页 |
3.3 VBCVA模块正确性验证 | 第98-105页 |
3.3.1 桥梁工程概况 | 第98-100页 |
3.3.2 动载试验 | 第100-103页 |
3.3.3 VBCVA模块跑车工况模拟 | 第103-10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四章 双层公路钢桁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106-117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106-107页 |
4.2 动载模态试验 | 第107-112页 |
4.2.1 测点布置 | 第109页 |
4.2.2 试验结果 | 第109-112页 |
4.3 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112-116页 |
4.3.1 单元类型选取 | 第112页 |
4.3.2 边界条件模拟 | 第112-113页 |
4.3.3 有限元模型 | 第113页 |
4.3.4 有限元模态结果分析 | 第113-11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双层公路钢桁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影响参数分析 | 第117-140页 |
5.1 概述 | 第117-124页 |
5.1.1 冲击系数 | 第117-118页 |
5.1.2 桥梁模型 | 第118-122页 |
5.1.3 车辆模型 | 第122-123页 |
5.1.4 计算分析工况 | 第123-124页 |
5.2 单双层加载模式的影响分析 | 第124-127页 |
5.2.1 挠度冲击系数 | 第124-125页 |
5.2.2 杆件轴力响应及冲击系数 | 第125-126页 |
5.2.3 规律分析总结 | 第126-127页 |
5.3 车辆数量的影响分析 | 第127-129页 |
5.3.1 挠度冲击系数 | 第127-128页 |
5.3.2 杆件轴力冲击系数 | 第128页 |
5.3.3 规律分析总结 | 第128-129页 |
5.4 车辆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129-132页 |
5.4.1 挠度冲击系数 | 第129-130页 |
5.4.2 杆件轴力冲击系数 | 第130-131页 |
5.4.3 规律分析总结 | 第131-132页 |
5.5 车辆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132-134页 |
5.5.1 挠度冲击系数 | 第132页 |
5.5.2 杆件轴力冲击系数 | 第132-133页 |
5.5.3 规律分析总结 | 第133-134页 |
5.6 桥面不平度的影响分析 | 第134-137页 |
5.6.1 挠度冲击系数 | 第134-135页 |
5.6.2 杆件轴力冲击系数 | 第135-137页 |
5.6.3 规律分析总结 | 第137页 |
5.7 桥梁阻尼比的影响分析 | 第137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37-14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0-141页 |
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附录A 双轴半车模型匀速通过简支梁ANSYS命令流 | 第151-155页 |
附录B 常见车辆模型示意图与APDL宏文件 | 第155-18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