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3.1 图像采集系统综述 | 第11-12页 |
1.3.2 裂纹检测的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 第12-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2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表面裂纹检测系统 | 第21-31页 |
2.1 技术指标 | 第21页 |
2.2 图像采集系统 | 第21-28页 |
2.3 图像分析系统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裂纹区域检测的曲面形状识别方法 | 第31-53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曲面形状识别方法 | 第32-39页 |
3.2.1 裂纹图像的几何化表示 | 第32-33页 |
3.2.2 裂纹和非裂纹曲面的几何性质 | 第33-36页 |
3.2.3 形状描述子 | 第36-37页 |
3.2.4 快速行进算法的局限性 | 第37-39页 |
3.3 平稳行进算法 | 第39-43页 |
3.3.1 波前的监控 | 第39-40页 |
3.3.2 有效性和计算复杂度 | 第40-43页 |
3.4 实验和分析 | 第43-50页 |
3.4.1 性能评价 | 第46-48页 |
3.4.2 参数敏感性 | 第48-50页 |
3.5 基于曲面形状识别的裂纹快速提取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裂纹提取的曲面上各向异性聚类方法 | 第53-79页 |
4.1 引言 | 第53-55页 |
4.2 曲面上的各向异性聚类方法 | 第55-65页 |
4.2.1 裂纹图像的曲面表示 | 第57页 |
4.2.2 聚类准则 | 第57-61页 |
4.2.3 聚类算法 | 第61-65页 |
4.3 候选点的获取和关键参数的设定 | 第65-69页 |
4.4 实验和分析 | 第69-77页 |
4.4.1 性能评价 | 第72-75页 |
4.4.2 参数设置 | 第75-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裂纹提取的最小路径点过程方法 | 第79-99页 |
5.1 引言 | 第79-81页 |
5.2 最小路径和标记点过程的数学基础 | 第81-82页 |
5.2.1 最小路径的定义及算法 | 第81-82页 |
5.2.2 点过程的相关概念 | 第82页 |
5.3 最小路径点过程方法 | 第82-88页 |
5.3.1 标记点 | 第83页 |
5.3.2 Gibbs能量 | 第83-84页 |
5.3.3 RJMCMC算法 | 第84-87页 |
5.3.4 后续处理 | 第87-88页 |
5.4 实验和分析 | 第88-98页 |
5.4.1 裂纹路径提取实验 | 第89-92页 |
5.4.2 完整裂纹提取实验 | 第92-96页 |
5.4.3 稳定性实验 | 第96-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基于Laplace-Beltrami特征函数的提取结果分析 | 第99-111页 |
6.1 引言 | 第99页 |
6.2 Laplace-Beltrami算子和计算方法 | 第99-102页 |
6.2.1 数学概念 | 第99-100页 |
6.2.2 离散化方法 | 第100-102页 |
6.3 基于Laplace-Beltrami特征函数的形状分析 | 第102-107页 |
6.4 实验验证 | 第107-10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5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