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和术语表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1-36页 |
1.1.1 卤虫概述 | 第21-24页 |
1.1.2 AMPK的研究概述 | 第24-27页 |
1.1.2.1 AMPK总述 | 第24页 |
1.1.2.2 AMPK的结构 | 第24-26页 |
1.1.2.3 AMPK的调节 | 第26-27页 |
1.1.3 LKB1的研究概述 | 第27-30页 |
1.1.3.1 LKB1总述 | 第27-28页 |
1.1.3.2 LKB1的结构以及后修饰 | 第28-29页 |
1.1.3.3 LKB1、STRAD和M025 | 第29-30页 |
1.1.4 LKB1—AMPK信号通路 | 第30-36页 |
1.1.4.1 LKB1—AMPK—mTORC1信号通路 | 第30-31页 |
1.1.4.2 LKB1—AMPK—p53信号通路 | 第31-32页 |
1.1.4.3 LKB1—AMPK信号通路对于细胞极性的调节 | 第32-33页 |
1.1.4.4 LKB1—AMPK信号通路对于细胞代谢的调控 | 第33-36页 |
1.2 展望 | 第36页 |
1.3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 第36-37页 |
第二章 AMPK-α1和-α2在卵胎生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 第37-56页 |
摘要 | 第3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材料 | 第38-4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0-48页 |
2.3.1 总RNA和总蛋白的提取 | 第40-41页 |
2.3.2 cDNA的合成 | 第41-42页 |
2.3.3 荧光定量PCR | 第42-43页 |
2.3.4 Western blotting | 第43-46页 |
2.3.4.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 | 第43-45页 |
2.3.4.2 转膜 | 第45页 |
2.3.4.3 Blocking | 第45页 |
2.3.4.4 孵育一抗 | 第45-46页 |
2.3.4.5 洗膜和曝光 | 第46页 |
2.3.5 AICAR注射 | 第46-47页 |
2.3.5.1 确定AICAR的浓度 | 第46页 |
2.3.5.2 40 mM AICAR发挥作用时间点的确定 | 第46-47页 |
2.3.6 BrdU的标记与检测 | 第47-48页 |
2.3.7 DAPI染色 | 第4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8-54页 |
2.4.1 卵胎生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AMPK-α1 mRNA的表达特征 | 第48-49页 |
2.4.2 卵胎生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AMPK-α1,-α2和pAMPK-α的特征分析 | 第49-51页 |
2.4.3 过高浓度的AICAR导致卤虫死亡 | 第51-52页 |
2.4.4 注射后第24小时为AICAR最佳作用时间 | 第52页 |
2.4.5 AMPK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 第52-54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54-56页 |
第三章 AMPK-α1和-α2在卤虫休眠胚胎重新发育过程中表达及活性特征的分析 | 第56-64页 |
摘要 | 第56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材料 | 第5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57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3.3.1 卤虫休眠胚胎的孵化 | 第57-58页 |
3.3.2 提取总蛋白 | 第58页 |
3.3.3 Western blotting | 第58页 |
3.3.4 BrdU参入实验 | 第58页 |
3.3.5 BrdU的检测 | 第58页 |
3.3.6 DAPI染色 | 第58-59页 |
3.3.7 基于DSS交联的免疫沉淀(IP) | 第59-60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3.4.1 卤虫活化的休眠胚胎发育过程中AMPK-α1,-α2和p AMPK-α的特征分析 | 第60-61页 |
3.4.2 休眠胚胎的发育与细胞有丝分裂 | 第61-62页 |
3.4.3 AMPK-α1和-α2一起调控了卤虫休眠胚胎的发育及细胞的有丝分裂 | 第62-63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63-64页 |
第四章 LKB1蛋白激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表达特征 | 第64-78页 |
摘要 | 第64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材料 | 第6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65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5-73页 |
4.3.1 总RNA的抽提 | 第65页 |
4.3.2 cDNA的合成 | 第65页 |
4.3.3 卤虫LKB1蛋白激酶基因的分子克隆 | 第65-73页 |
4.3.3.1 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65-66页 |
4.3.3.2 PCR扩增 | 第66-67页 |
4.3.3.3 巢式PCR产物的连接,转化和测序 | 第67-68页 |
4.3.3.4 [5’和3’RACE PCR] | 第68-72页 |
4.3.3.5 卤虫LKB1激酶基因全长的克隆 | 第72-73页 |
4.3.4 卤虫LKB1蛋白激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LKB | 第73页 |
4.3.5 进化树构建 | 第73页 |
4.3.6 荧光定量PCR | 第73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73-77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77-78页 |
第五章 LKB1-AMPK-α1调控了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有丝分裂 | 第78-88页 |
摘要 | 第78页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5.2 材料 | 第79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79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7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5.3.1 LKB1 siRNA的显微注射 | 第79-80页 |
5.3.2 LKB1基因干涉效率的检测 | 第80页 |
5.3.2.1 总RNA的抽提 | 第80页 |
5.3.2.2 cDNA的合成 | 第80页 |
5.3.2.3 荧光定量PCR | 第80页 |
5.3.3 LKB1基因干涉之后休眠胚胎的检测 | 第80页 |
5.3.4 LKB1基因干涉之后胚胎发育第24小时蛋白的抽提 | 第80页 |
5.3.5 Western blotting | 第80页 |
5.3.6 TUNEL Assay | 第80-81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81-87页 |
5.4.1 降低LKB1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影响卤虫胚胎的早期发育 | 第81-83页 |
5.4.2 LKB1特异性的调控卤虫卵生途径的胚胎发育 | 第83-84页 |
5.4.3 LKB1-AMPK-α1调控了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有丝分裂 | 第84-86页 |
5.4.4 LKB1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导致卵生模式下卤虫早期发育中的胚胎发生细胞凋亡 | 第86-87页 |
5.5 实验小结与讨论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89页 |
6.1 结论 | 第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1页 |
附录一 常用试剂配制一览表 | 第101-104页 |
附录二 作者学术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