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以W高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8页
        1.2.1 国内关于就业质量及评价的研究第12-17页
        1.2.2 国外关于就业质量及评价的研究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8-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2页
        1.4.1 大学本科毕业生第20页
        1.4.2 就业质量第20-21页
        1.4.3 就业质量评价第21-22页
第二章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依据第22-33页
    2.1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第22-26页
        2.1.1 能岗匹配理论第22-24页
        2.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4-26页
    2.2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般影响因素第26-28页
        2.2.1 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2.2.2 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第27页
        2.2.3 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2.3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特征第28-33页
        2.3.1 就业岗位普通化第28页
        2.3.2 就业形式多样化第28-31页
        2.3.3 就业跨专业化第31-33页
第三章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标准第33-40页
    3.1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第33-36页
        3.1.1 就业质量观的差异第33-34页
        3.1.2 就业市场的变化第34页
        3.1.3 社会评价的压力第34-35页
        3.1.4 院校层次的差异第35页
        3.1.5 教育目标的差异第35-36页
    3.2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标准第36-40页
        3.2.1 个体层面的标准第36-38页
        3.2.2 高校层面的标准第38-39页
        3.2.3 社会层面的标准第39-40页
第四章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第40-46页
    4.1 重视量的评价,忽视质的评价第40-41页
    4.2 重视人才出.,忽视人才发展第41-43页
    4.3 重视优质岗位,忽视普通岗位第43-44页
    4.4 重视宏观评价,忽视微观评价第44页
    4.5 重视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第44-46页
第五章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52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46-47页
        5.1.1 宏微观相结合的原则第46页
        5.1.2 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第46-47页
        5.1.3 简便易行的原则第47页
        5.1.4 分类差别化的原则第47页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第47-48页
        5.2.1 文献研究法第47-48页
        5.2.2 专家评价法第48页
    5.3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8-52页
        5.3.1 评价的具体指标第48-50页
        5.3.2 各项指标的权重及等级第50-52页
第六章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以W高校为例第52-64页
    6.1 W高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52-57页
        6.1.1 W高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第52-54页
        6.1.2 W高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第54-57页
    6.2 W高校2014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第57-61页
        6.2.1 W高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第57-60页
        6.2.2 W高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第60-61页
    6.3 W高校提升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举措第61-64页
        6.3.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第61页
        6.3.2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师资队伍力量第61-62页
        6.3.3 实施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第62页
        6.3.4 落实就业服务体系,帮扶毕业生充分就业第62-63页
        6.3.5 实施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创业工程第63-64页
结束语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研究
下一篇:土家族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