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DPI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和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第16-30页
    2.1 P2P定义及发展第16-18页
        2.1.1 集中式P2P第16-17页
        2.1.2 纯分布式P2P第17-18页
        2.1.3 混合式P2P第18页
    2.2 P2P流量识别检测方法第18-23页
        2.2.1 节点通信特征第19-20页
        2.2.2 端口识别技术第20-21页
        2.2.3 基于应用层特征的识别技术第21页
        2.2.4 基于流特征识别技术第21-22页
        2.2.5 几种流量识别技术的对比第22-23页
    2.3 特征匹配算法的研究第23-26页
        2.3.1 模式匹配技术第23-24页
        2.3.2 AC匹配算法原理第24-26页
    2.4 P2P流量控制技术第26-28页
        2.4.1 直路串接部署式控制技术第26-27页
        2.4.2 旁路干扰部署式控制技术第27-28页
        2.4.3 流量控制技术的比较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第30-36页
    3.1 系统框架设计第30-34页
        3.1.1 流量采集模块第31-32页
        3.1.2 流量识别模块第32-33页
        3.1.3 流量管理模块第33页
        3.1.4 特征库模块第33-34页
        3.1.5 数据库模块第34页
        3.1.6 用户客户端模块第34页
    3.2 系统的部署环境设计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第36-58页
    4.1 流量采集模块的实现第36-40页
        4.1.1 采集流程第36-37页
        4.1.2 数据预处理子模块第37-40页
    4.2 流量识别模块的实现第40-48页
        4.2.1 节点通信特征识别子模块的实现第40-41页
        4.2.2 端口识别子模块的实现第41-42页
        4.2.3 DPI识别子模块的实现第42-44页
        4.2.4 DFI识别子模块的实现第44-47页
        4.2.5 流量识别模块的详细流程第47-48页
    4.3 流量管理模块的实现第48-50页
        4.3.1 策略管理子模块第48-49页
        4.3.2 流量控制子模块第49-50页
    4.4 特征库模块的实现第50-55页
        4.4.1 特征库的组织结构第50-55页
        4.4.2 特征库文件的解析第55页
    4.5 用户客户端模块的实现第55-57页
        4.5.1 用户客户端的功能设计第55页
        4.5.2 用户客户端的实现第55-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第58-68页
    5.1 实验环境第58-59页
    5.2 系统的功能测试第59-66页
        5.2.1 识别P2P流量功能测试第59-63页
        5.2.2 控制P2P流量功能测试第63-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第68-70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68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penStack网络仿真和网络拓扑分析
下一篇:SDN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