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1.2 COMP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绿色通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综述 | 第11-12页 |
| 1.5 论文内容及结构综述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LTE中基于COMP的绿色通信研究 | 第14-24页 |
| 2.1 移动通信网中的能耗模型和节能技术研究 | 第14-19页 |
| 2.1.1 能耗模型的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2.1.2 基站能耗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 2.1.3 节能方式的研究 | 第17-18页 |
| 2.1.4 C/U分离架构在节能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2.2 基于COMP节能方法研究 | 第19-23页 |
| 2.2.1 CoMP技术分类 | 第20-21页 |
| 2.2.2 基于上行CoMP的节能方法 | 第21页 |
| 2.2.3 基于下行CoMP的节能方法 | 第21-23页 |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LTE上行COMP终端节能方法 | 第24-41页 |
| 3.1 引言 | 第24页 |
| 3.2 系统模型 | 第24-28页 |
| 3.2.1 虚拟小区和系统模型 | 第25-26页 |
| 3.2.2 中断概率模型 | 第26-28页 |
| 3.3 基于上行COMP的终端节能机制 | 第28-32页 |
| 3.3.1 问题模型 | 第28-30页 |
| 3.3.2 上行CoMP终端功率控制算法 | 第30-31页 |
| 3.3.3 虚拟小区的终端功率控制策略 | 第31页 |
| 3.3.4 虚拟小区的节能算法流程 | 第31-32页 |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32-39页 |
| 3.5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基于JT和DPS/DPB的混合COMP节能 | 第41-52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LTE下行COMP简介 | 第41-42页 |
| 4.2.1 CoMP协作集合定义 | 第41-42页 |
| 4.2.2 下行CoMP的应用场景 | 第42页 |
| 4.3 系统模型 | 第42-45页 |
| 4.3.1 混合CoMP模型 | 第42-43页 |
| 4.3.2 随机信道模型(Stochastic Channel Model,SCM) | 第43-44页 |
| 4.3.3 信道的时延模型 | 第44页 |
| 4.3.4 混合CoMP下的SINR计算 | 第44-45页 |
| 4.4 数学分析与理论推导 | 第45-47页 |
| 4.4.1 混合CoMP下的覆盖补偿 | 第46-47页 |
| 4.4.2 混合CoMP下的能耗分析 | 第47页 |
| 4.4.3 混合CoMP节能机制 | 第47页 |
| 4.5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47-51页 |
| 4.5.1 仿真系统参数及流程 | 第47-49页 |
| 4.5.2 系统的节能分析 | 第49-51页 |
| 4.6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2-54页 |
|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52页 |
| 5.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