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行政解释的基本理论 | 第10-28页 |
一、法律为什么需要解释 | 第10-14页 |
(一) 法律解释的概念以及法律解释权的归属 | 第10-12页 |
(二) 法律需要解释的原因 | 第12-14页 |
二、行政解释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一) 行政解释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 第14-17页 |
(二) 行政解释的主体和对象 | 第17-19页 |
(三) 行政解释的程序 | 第19-20页 |
(四) 行政解释的效力 | 第20-21页 |
(五) 行政解释的监督 | 第21-23页 |
三、行政解释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区别 | 第23-26页 |
(一) 行政解释与立法解释的区别 | 第23-24页 |
(二) 行政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区别 | 第24-26页 |
四、行政解释的解释方法 | 第26-28页 |
(一) 文义解释方法 | 第26页 |
(二) 体系解释方法 | 第26-27页 |
(三) 历史解释方法 | 第27页 |
(四) 目的解释方法 | 第27页 |
(五) 合宪性解释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我国行政解释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3页 |
一、我国行政解释的立法现状 | 第28-29页 |
二、我国行政解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对行政解释主体的认识不准确 | 第29-30页 |
(二) 行政解释的对象不明确 | 第30页 |
(三) 行政解释的程序过于简单 | 第30-31页 |
(四) 行政解释的效力不明确 | 第31页 |
(五) 行政解释缺乏监督机制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完善我国行政解释的建议 | 第33-38页 |
一、改变对行政解释主体的认识 | 第33-34页 |
二、扩大行政解释对象的范围 | 第34页 |
三、行政解释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 第34-35页 |
四、明确行政解释的效力位阶 | 第35-36页 |
五、加强对行政解释的监督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