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有关地物形态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2.2 有关河网局部形态结构特征的识别方法 | 第10页 |
1.2.3 有关道路网局部形态结构特征的识别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识别的原理 | 第14-33页 |
2.1 线状地物的形态特征单元及其地图表达 | 第14-19页 |
2.1.1 线状地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形态特征单元 | 第14-16页 |
2.1.2 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的地图表达总结 | 第16-17页 |
2.1.3 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地图表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19页 |
2.2 典型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的语义描述 | 第19-23页 |
2.2.1 河流 | 第19-22页 |
2.2.2 道路 | 第22-23页 |
2.3 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识别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3.1 几何与拓扑特征测度 | 第23-25页 |
2.3.2 计算机图形学 | 第25-26页 |
2.3.3 模式识别 | 第26页 |
2.4 典型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识别的原理研究 | 第26-33页 |
2.4.1 河流 | 第27-31页 |
2.4.2 道路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识别与提取方法的实现 | 第33-48页 |
3.1 线状地物形态特征单元计算机自动识别的一般策略 | 第33-34页 |
3.2 双边界道路形态特征单元位置自动搜索算法研究和设计 | 第34-39页 |
3.2.1 收敛算法 | 第34-37页 |
3.2.2 自适应位置搜索算法 | 第37-39页 |
3.3 双边界道路典型形态特征单元的类型判断 | 第39-40页 |
3.4 双边界道路形态特征单元局部结构信息提取算法研究 | 第40-41页 |
3.5 非典型、较复杂型道路形态特征单元的识别方法 | 第41-43页 |
3.6 实验与提取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7 相关识别方法的对比 | 第45-48页 |
3.7.1 道路交叉口相关识别方法的对比 | 第45-46页 |
3.7.2 复杂道路交叉口的识别方法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双边界道路形态特征单元识别提取方法的应用研究 | 第48-53页 |
4.1 基于道路路口自动识别与提取的汽车拐弯预警分析 | 第48-49页 |
4.2 道路形态特征单元自动识别与提取在城市双边界道路地图自动综合中的应用 | 第49-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