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安全与事故论文

地铁隧道的爆炸效应及损伤评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钢筋混凝土动力响应和损伤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泡沫铝抗爆防护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地铁隧道爆炸效应的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模型第15-27页
    2.1 地铁结构内爆炸效应的基本理论第15-19页
        2.1.1 爆炸与冲击力学的基本理论第15-16页
        2.1.2 流固耦合理论第16-17页
        2.1.3 结构与土动力相互作用理论第17-19页
    2.2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19-27页
        2.2.1 有限元分析软件概述第20页
        2.2.2 算法第20-21页
        2.2.3 炸药及空气材料的模型第21页
        2.2.4 混凝土材料的模型第21-23页
        2.2.5 岩土介质材料的模型第23-24页
        2.2.6 爆源—空气介质—衬砌结构—岩土介质有限元模型第24-27页
第三章 地铁隧道内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第27-39页
    3.1 爆炸冲击荷载的理论计算第27-28页
    3.2 自由空气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第28-31页
        3.2.1 爆炸冲击波在自由空气中的传播第28-29页
        3.2.2 不同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第29-30页
        3.2.3 自由空气中与地铁隧道内流场的对比分析第30-31页
    3.3 地铁隧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第31-34页
        3.3.1 爆炸冲击波沿爆心横断面的传播第31-32页
        3.3.2 爆炸冲击波沿隧道纵向的传播第32-34页
    3.4 爆炸冲击波流场的参数化分析第34-37页
        3.4.1 装药形状对隧道内流场的影响第34页
        3.4.2 炸药当量对地铁隧道内流场的影响第34-35页
        3.4.3 爆炸高度对地铁隧道内流场的影响第35-37页
    3.5 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第39-59页
    4.1 工程背景第39-40页
    4.2 钢筋混凝土的率敏感效应第40-42页
        4.2.1 SHPB实验技术第40-41页
        4.2.2 混凝土的动力放大系数第41-42页
        4.2.3 钢筋的动力放大系数第42页
    4.3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第42-48页
        4.3.1 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爆心横断面的动力响应第42-46页
        4.3.2 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纵向的动力响应第46-48页
    4.4 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的参数化分析第48-57页
        4.4.1 炸药当量对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8-54页
        4.4.2 爆炸高度对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第54-57页
    4.5 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评估第59-67页
    5.1 损伤第59页
    5.2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动态损伤第59-61页
        5.2.1 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爆心横断面的动态损伤第59-60页
        5.2.2 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纵向的动态损伤第60-61页
    5.3 设置泡沫铝防护层后衬砌结构的动态损伤第61-62页
    5.4 衬砌结构动态损伤的参数化分析第62-65页
        5.4.1 炸药当量对衬砌结构动态损伤的影响第62-64页
        5.4.2 爆炸高度对衬砌结构动态损伤的影响第64-65页
    5.5 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抗爆防护第67-75页
    6.1 泡沫铝防护技术第67页
    6.2 泡沫铝在地铁隧道抗爆防护中的应用第67-74页
        6.2.1 泡沫铝的抗爆防护作用第67-70页
        6.2.2 不同厚度泡沫铝的抗爆防护作用第70-73页
        6.2.3 对比分析第73-74页
    6.3 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7.1 结论第75-76页
    7.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及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