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关于项目影响后评价的认识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 | 第13-27页 |
2.1 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2.1.1 投资拉动理论 | 第13页 |
2.1.2 运输通道效应理论 | 第13-14页 |
2.2 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方法 | 第14-25页 |
2.2.1 社会影响后评价方法概述 | 第14-17页 |
2.2.2 因子分析法 | 第17-22页 |
2.2.3 成功度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2.2.4 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成功度评价法的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模型 | 第24-25页 |
2.3 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影响区域的界定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 第27-42页 |
3.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 | 第27-34页 |
3.1.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一般认知 | 第27-28页 |
3.1.2 高速公路交通中生态环境的概念 | 第28-31页 |
3.1.3 高速公路交通的生态学效应 | 第31-34页 |
3.2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 第34-39页 |
3.2.1 质量指标法(综合指标法) | 第35页 |
3.2.2 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综合质量指数) | 第35-37页 |
3.2.3 综合评价指数法 | 第37-39页 |
3.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1页 |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3.3.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页 |
3.3.3 指标体系内涵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渝黔高速公路影响后评价实例研究 | 第42-90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42-46页 |
4.1.1 渝黔高速建设项目概况 | 第42-44页 |
4.1.2 渝黔高速建设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 第44-46页 |
4.2 渝黔高速公路影响区的划分 | 第46页 |
4.3 渝黔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实例研究 | 第46-67页 |
4.3.1 渝黔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的影响 | 第47-52页 |
4.3.2 渝黔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52-66页 |
4.3.3 评价的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4.4 渝黔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实例研究 | 第67-89页 |
4.4.1 项目设计阶段环境影响评价 | 第67-75页 |
4.4.2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75-89页 |
4.5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1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0页 |
5.2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94页 |
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