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域视角的江西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创新之处及重点难点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二)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江西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现状和问题 | 第15-25页 |
一、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概述 | 第15-17页 |
(一)环境司法专门化 | 第15-16页 |
(二)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现状 | 第16-17页 |
二、江西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江西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设置情况 | 第17-19页 |
(二)江西环境资源审判案件受理情况 | 第19-20页 |
三、江西环境司法专门化的问题 | 第20-25页 |
(一)审判机构设置与流域特征不符 | 第20-21页 |
(二)审判团队积极性不高 | 第21-22页 |
(三)审判工作机制问题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基于流域视角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国内外经验 | 第25-34页 |
一、基于流域视角国外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经验 | 第25-28页 |
(一)瑞典 | 第25-26页 |
(二)芬兰 | 第26-28页 |
二、基于流域视角国内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经验 | 第28-34页 |
(一)海南省 | 第28-31页 |
(二)贵州省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基于流域视角的江西环境审判机构设置建议 | 第34-41页 |
一、环境审判机构模式的选择 | 第34-35页 |
二、环境司法审判机构的设置 | 第35-41页 |
(一)设置依据 | 第35-39页 |
(二)设置建议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基于流域视角的江西环境审判团队建设建议 | 第41-45页 |
一、加强江西环境审判团队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一)组建专业的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团队 | 第41页 |
(二)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业务培训 | 第41-42页 |
(三)完善专家陪审制度 | 第42页 |
(四)落实好“1+1+N”办案模式 | 第42页 |
二、设置审判团队单独绩效考核体系 | 第42-45页 |
(一)明确环境资源案件考核的目标 | 第42-43页 |
(二)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 | 第43-44页 |
(三)建立考核结果反馈与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流域视角的江西环境审判机制的建议 | 第45-49页 |
一、统一建立“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 | 第45-47页 |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二)明确审判机构受案范围 | 第46页 |
(三)制定环境案件的审判管理流程 | 第46-47页 |
二、健全衔接互动机制 | 第47-48页 |
(一)建立专门的跨行政区域协调机构 | 第47页 |
(二)完善协调方式 | 第47-48页 |
三、积极推进公益诉讼 | 第48-49页 |
(一)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48页 |
(二)创设环境公益诉讼基金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