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法律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法律机制概述 | 第14-18页 |
一、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意义 | 第14-16页 |
(一)污染场地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法律机制 | 第16-17页 |
(一)法律机制的含义 | 第16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法律机制的含义与内容 | 第16-17页 |
三、构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主体与多元共治机制 | 第18-27页 |
一、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主体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责任主体 | 第19-22页 |
(一)政府及有关部门 | 第19-20页 |
(二)污染者 | 第20-22页 |
三、社会组织和公众在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 第22-24页 |
(一)社会组织 | 第23页 |
(二)公众 | 第23-24页 |
四、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中的第三方 | 第24-25页 |
五、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多元共治机制及其实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实施机制 | 第27-32页 |
一、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调查评估 | 第27-29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 第29-30页 |
(一)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方案的编制 | 第29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实施 | 第29-30页 |
三、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中的信息公开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管理机制 | 第32-39页 |
一、建立污染场地修复基金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一)传统的污染场地修复模式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 第32-33页 |
(二)当前的污染场地修复资金管理机制缺乏监管 | 第33-34页 |
二、美国、英国、日本场地污染治理基金管理实践 | 第34-36页 |
(一)美国超级基金制度 | 第34-35页 |
(二)英国的资金管理制度 | 第35页 |
(三)日本的基金管理制度 | 第35页 |
(四)域外场地污染治理基金管理实践的评价 | 第35-36页 |
三、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管理机制的完善 | 第36-39页 |
(一)制定出台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法律法规 | 第36页 |
(二)明确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的性质 | 第36-37页 |
(三)明确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的基本原则 | 第37页 |
(四)拓宽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五)明确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的使用范围 | 第38页 |
(六)加强对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金的运行与监管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评估验收与责任追究 | 第39-45页 |
一、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评估验收 | 第39-43页 |
(一)关于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验收标准 | 第39-40页 |
(二)验收后的风险管理 | 第40-41页 |
(三)污染场地修复治理评估验收中的第三方参与 | 第41-43页 |
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中的责任追究 | 第43-45页 |
(一)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程序性违法 | 第43页 |
(二)加强责任追究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