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加密技术的金融信息有效保护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金融信息系统加密的基本理论 | 第16-28页 |
2.1 常见的金融系统 | 第16-19页 |
2.1.1 C/S架构的金融系统 | 第16-17页 |
2.1.2 B/S架构的金融系统 | 第17页 |
2.1.3 SOA架构的金融系统 | 第17页 |
2.1.4 基于云的金融系统 | 第17-18页 |
2.1.5 金融信息安全 | 第18-19页 |
2.2 密码学简介 | 第19-20页 |
2.3 信息安全模型 | 第20-23页 |
2.3.1 加密安全模型 | 第20-21页 |
2.3.2 密码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3.3 常见的金融系统攻击行为 | 第22-23页 |
2.4 常见的加密技术 | 第23-26页 |
2.4.1 MD5加密算法介绍 | 第24页 |
2.4.2 RSA加密算法 | 第24页 |
2.4.3 DES加密算法 | 第24-25页 |
2.4.4 混沌加密算法 | 第25-26页 |
2.5 混沌加密算法对于金融系统的意义 | 第26-27页 |
2.6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混沌加密算法的选择 | 第28-37页 |
3.1 混沌加密系统需求 | 第28-30页 |
3.2 实现混沌加密的几种方法 | 第30-32页 |
3.2.1 直接观测法 | 第30页 |
3.2.2 分频采样法 | 第30页 |
3.2.3 庞加莱截面法 | 第30页 |
3.2.4 赝相空间法 | 第30-31页 |
3.2.5 Lyapunov指数分析法 | 第31页 |
3.2.6 自功率密度分析法 | 第31-32页 |
3.3 混沌加密数据解析 | 第32-33页 |
3.3.1 倍周期分叉道路 | 第32-33页 |
3.3.2 KAM环面破裂 | 第33页 |
3.3.3 准周期道路 | 第33页 |
3.3.4 阵发(间歇)道路 | 第33页 |
3.4 加密算法安全性说明 | 第33-34页 |
3.5 金融系统混沌加密 | 第34-36页 |
3.5.1 数据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3.5.2 金融系统混沌加密 | 第36页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混沌技术对金融信息加密的设计 | 第37-42页 |
4.1 开发工具 | 第37页 |
4.2 混沌加密对金融系统的数据分割及量化 | 第37-39页 |
4.3 混沌加密算法设计 | 第39-41页 |
4.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混沌技术对金融信息加密的实现 | 第42-52页 |
5.1 混沌加密算法性能分析 | 第42页 |
5.2 密码强度分析 | 第42-47页 |
5.2.1 暴力破解 | 第42-45页 |
5.2.2 已知明文的破译 | 第45-46页 |
5.2.3 选定明文破译 | 第46-47页 |
5.2.4 已知初始条件破译 | 第47页 |
5.3 混沌加密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5.4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