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竞争中立规则概述 | 第14-21页 |
2.1 竞争中立规则的概念 | 第14页 |
2.2 竞争中立规则的基本内涵 | 第14-16页 |
2.3 竞争中立的制度目标 | 第16-17页 |
2.4 竞争中立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4.1 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 | 第17-18页 |
2.4.2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 第18-19页 |
2.4.3 公平竞争原则 | 第19-21页 |
3 国外竞争中立的实践及评价 | 第21-37页 |
3.1 国外竞争中立的实践 | 第21-27页 |
3.1.1 澳大利亚关于竞争中立的实践 | 第21页 |
3.1.2 美国关于竞争中立的实践 | 第21-23页 |
3.1.3 欧盟关于竞争中立的实践 | 第23-24页 |
3.1.4 OECD关于竞争中立的实践 | 第24-25页 |
3.1.5 竞争中立的最新实践与发展 | 第25-27页 |
3.2 各个经济体关于竞争中立的比较与评价 | 第27-37页 |
3.2.1 各个经济体关于竞争中立规则的比较 | 第27-32页 |
3.2.2 各个经济体关于竞争中立规则的评价 | 第32-37页 |
4 竞争中立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影响 | 第37-44页 |
4.1 我国国有企业参与竞争现状 | 第37-40页 |
4.1.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 第37-39页 |
4.1.2 我国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的规制现状 | 第39页 |
4.1.3 竞争中立规则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4.2 竞争中立对我国国有企业参与竞争的挑战 | 第40-44页 |
4.2.1 竞争中立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整体影响 | 第40-42页 |
4.2.2 竞争中立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挑战 | 第42-43页 |
4.2.3 竞争中立对反垄断法的挑战 | 第43-44页 |
5 我国应对竞争中立规则的法律对策 | 第44-51页 |
5.1 确立积极和辩证的指导思想 | 第44-45页 |
5.1.1 充分尊重规则的合理成分 | 第44页 |
5.1.2 充分认识竞争中立对我国长远发展的重战略意义 | 第44页 |
5.1.3 新型竞争制度要符合我国国情 | 第44-45页 |
5.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第45-48页 |
5.2.1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 | 第45-46页 |
5.2.2 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 第46页 |
5.2.3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46-47页 |
5.2.4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 第47-48页 |
5.3 完善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行政垄断的规制 | 第48-49页 |
5.3.1 完善适用主体 | 第48页 |
5.3.2 完善竞争规则 | 第48页 |
5.3.3 完善监管机制 | 第48-49页 |
5.4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竞争中立制度 | 第49-51页 |
5.4.1 确定竞争中立的基本内涵 | 第49-50页 |
5.4.2 建立监督机构和申诉机制 | 第50页 |
5.4.3 明确竞争中立制度的实施路径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