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抽水蓄能电站的电网负荷频率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负荷频率控制 | 第11-15页 |
| 1.2.1 负荷频率控制策略 | 第12-14页 |
| 1.2.2 负荷频率控制系统模型 | 第14-15页 |
| 1.3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负荷频率控制基础 | 第19-35页 |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 2.2 负荷频率控制元件模型 | 第20-23页 |
| 2.2.1 原动机与调速器模型 | 第20-21页 |
| 2.2.2 发电机-电力系统模型 | 第21-23页 |
| 2.2.3 联络线模型 | 第23页 |
| 2.3 区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 | 第23-28页 |
| 2.3.1 单区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 | 第23-27页 |
| 2.3.2 两区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 | 第27-28页 |
| 2.4 负荷频率控制仿真研究 | 第28-34页 |
| 2.4.1 一次调频仿真研究 | 第28-29页 |
| 2.4.2 单负荷频率控制仿真研究 | 第29-31页 |
| 2.4.3 两区域负荷频率控制仿真研究 | 第31-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抽水蓄能电站负荷频率控制 | 第35-47页 |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 3.2 非线性因素 | 第36-40页 |
| 3.2.1 非线性环节 | 第36-39页 |
| 3.2.2 考虑非线性的负荷频率控制模型 | 第39-40页 |
| 3.3 抽水蓄能电站模型 | 第40-43页 |
| 3.3.1 两段式模型 | 第41-43页 |
| 3.3.2 阶梯式模型 | 第43页 |
| 3.4 抽水蓄能电站负荷频率控制模型 | 第43-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47-61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7-50页 |
| 4.2.1 模糊控制器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 4.2.2 模糊方法及控制规则设计 | 第48-50页 |
| 4.3 基于MPRS的水轮机PID控制器设计 | 第50-53页 |
| 4.3.1 水轮机模型 | 第50-51页 |
| 4.3.2 基于MPRS的控制器设计 | 第51-52页 |
| 4.3.3 基于MPRS的水轮机组PID控制器 | 第52-53页 |
| 4.4 仿真研究 | 第53-60页 |
| 4.4.1 考虑非线性再热式汽轮机组负荷频率控制 | 第53-55页 |
| 4.4.2 抽水蓄能电站负荷频率控制 | 第55-60页 |
| 4.4.3 仿真总结 | 第6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抽水蓄能电站紧急功率支援系统 | 第61-74页 |
| 5.1 引言 | 第61-62页 |
| 5.2 抽水蓄能电站紧急功率支援系统 | 第62-68页 |
| 5.2.1 紧急支援启动条件 | 第62页 |
| 5.2.2 紧急支援功率分配 | 第62-64页 |
| 5.2.3 紧急支援退出过程 | 第64-66页 |
| 5.2.4 紧急支援执行过程 | 第66-68页 |
| 5.3 紧急功率支援系统多电站联合试验 | 第68-73页 |
| 5.3.1 试验电网条件 | 第68-69页 |
| 5.3.2 试验过程 | 第69-73页 |
| 5.3.3 试验结论 | 第7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4-77页 |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