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 基础工作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2 自然地理状况 | 第19-21页 |
2.2.1 气候条件 | 第19-20页 |
2.2.2 植被条件 | 第20页 |
2.2.3 水文条件 | 第20页 |
2.2.4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21页 |
3 泥河湾古地理环境演变与古人类遗址分布 | 第21-34页 |
3.1 泥河湾盆地古地理环境演变 | 第21-24页 |
3.1.1 上新世古地理环境 | 第21页 |
3.1.2 早更新世古地理环境 | 第21-23页 |
3.1.3 中更新世古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3.1.4 晚更新世古地理环境 | 第24页 |
3.2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分布 | 第24-29页 |
3.2.1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 第25-27页 |
3.2.2 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 第27-28页 |
3.2.3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 第28-29页 |
3.3 古哺乳动物与古人类 | 第29-34页 |
3.3.1 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动物群 | 第29-30页 |
3.3.2 早更新世中晚期与古人类 | 第30-31页 |
3.3.3 中更新世动物群与古人类 | 第31-32页 |
3.3.4 晚更新世动物群与古人类 | 第32-34页 |
4 基于GIS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数据库构建 | 第34-39页 |
4.1 GIS空间数据库的引入 | 第34-36页 |
4.1.1 GIS空间数据库的概念 | 第34-35页 |
4.1.2 GIS空间数据库的构成 | 第35页 |
4.1.3 GIS空间数据库的优势 | 第35-36页 |
4.2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 | 第36-37页 |
4.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36页 |
4.2.2 泥河湾盆地空间数据 | 第36-37页 |
4.2.3 古人类遗址的属性数据 | 第37页 |
4.3 面向古人类空间分布研究的数据库构建 | 第37页 |
4.3.1 空间数据库构建 | 第37页 |
4.3.2 属性数据库构建 | 第37页 |
4.4 GIS空间数据库应用方法 | 第37-39页 |
4.4.1 叠置分析 | 第38页 |
4.4.2 缓冲区分析 | 第38页 |
4.4.3 坡度坡向分析 | 第38页 |
4.4.4 地图制图 | 第38-39页 |
5 基于GIS的古人类遗址空间分布研究 | 第39-52页 |
5.1 古人类生存空间分布与变化 | 第39-44页 |
5.1.1 地理环境演化 | 第39-41页 |
5.1.2 古人类遗址分布与古人类生存空间变化 | 第41-44页 |
5.2 古人类遗址环境分析 | 第44-48页 |
5.2.1 空间分布—海拔高程 | 第44-45页 |
5.2.2 地形分布—坡度和坡向 | 第45-48页 |
5.3 古人类猎食空间分析 | 第48-52页 |
5.3.1 古人类狩猎 | 第48-49页 |
5.3.2 古人类对猛兽危险的躲避 | 第49-52页 |
6 旧石器时代研究区古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选择 | 第52-54页 |
6.1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选择 | 第52-53页 |
6.2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选择 | 第53页 |
6.3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选择 | 第53-54页 |
7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